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563次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3月接受由于失血性休克的产后患者 42例的临床资料,对出血原因及诊治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4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产后出血27例(其中24例为产后2 h后发生),产前出血7例,异位妊娠7例,流产1例。孕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 27.8岁;初产妇10例,经产妇32例;按手术史分有流产史、引产史、流产及引产史和2次剖宫产四种类型,分别有20例、4例、6例和12例。轻度休克21例,失血量750~1 250 ml;中度休克14例,失血量1 250~1 750 ml;重度休克7例,失血量1 750~3 500 ml。 1.2 诊断标准[1] :①各种产科原因的出血;②血压下降,收缩压≤80 mm Hg(1 mm Hg=0.1333 kPa),或下降≥20%,或原有高血压收缩压较其基础血压下降30 mm Hg,同时脉压差<20 mm Hg,伴有尿量减少;③皮肤颜色苍白或轻度发绀,四肢湿冷;④精神倦怠、烦躁或昏迷。

    1.3 发病原因:产后出血27例中,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宫缩乏力(15例)、中重度贫血(5例)、胎盘粘连(6例)和胎盘植入(1例)四大类,而15例宫缩乏力患者又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瘢痕子宫、巨大儿、双胎、羊水过多、梗阻性难产及产程过长,各占5例、3例、1例、1例和5例。产前出血7例患者中,前置胎盘 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胎盘早剥4例。

    1.4 治疗方法:①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纱条,缝扎大血管(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髂内动脉结扎术),B-Lynch缝合子宫压迫止血,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②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出血:压迫腹主动脉、结扎子宫动脉;“8”字缝合出血部位;宫腔填塞纱条;必要时切除子宫。③子宫切口延裂及血管破裂出血和阔韧带血肿:按组织解剖层次缝合切口及清除血肿,彻底止血。④宫腔表面局部出血:1-0可吸收线“8”字缝合出血部位。⑤胎盘早剥致子宫卒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大出血:在积极止血、抗休克、输血的同时,应用肝素、纤维蛋白原,并及时切除子宫。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4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41例抢救成功,其中子宫保留者有37例,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者有2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者有3例。在子宫保留者的37例患者中有2例接受髂内动脉治疗和1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的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抢救成功,另外1例由于是外院转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最后无效死亡。

    3 讨论

    据统计,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众多原因中,产科失血性休克是位于榜首的,原因在于失血性休克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且大多无法预测。产科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其发生机制是有效循环血量绝对不足,组织灌注不足,器官缺血缺氧,因此在尽快止血去除病因的同时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和增加氧输送是复苏的关键[2] 。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3-4] : ①及时找出发病原因并对症治疗: 可采取清除残留胎盘、修复损伤的软产道、加强子宫收缩、按摩子宫、子宫动脉结扎或栓塞、宫腔纱条填塞等方法,以减少出血,防止休克继续加重。当上述处理无效,应该果断切除子宫,因为这也是一种保住产妇性命的重要措施;②准确估计出血量补充血容量。原则:先多后少,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补液标准以中心静脉压监测为基准。实行先补晶体液,后补胶体液,并且两者量的比例按照3:1进行补充血容量,最好能在出血后1~2 h内补足失血量的1/3~1/2。首选平衡盐,乳酸钠林格氏液电解质含量与细胞外液相近,可有效补充因急性出血而丢失的细胞外液,特别是在来不及输血时可有效补充血容量,输入量一般为失血量的2倍。当血红蛋白 ≤70 g/L,红细胞压积≤24%时,可进行输血,主要是输新鲜全血,以补足丢失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及其他凝血因子。但是当全血不足时也可以用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来代替。补液的同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输液过多、过快而致急性左心衰竭及肺水肿;③纠正酸中毒;④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⑤预防心、肾功能不全。综上所述,产科失血性休克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出血量大的特点,若抢救措施不能及时有效,即便是患者生命得以挽救,也可能出现严重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后遗症。因此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我们要做到积极预防、早期诊断、正确处理。

    4 参考文献

    [1] 柳艳红.产后出血的诊治及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30(1):14.

    [2] 伍月霞,石少梅.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救治87例[J].广西医学,2008,28(1):29.

    [3] 王 彤,于 杰.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的临床处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32(1):3.

    [4] 刘 芳.产后出血10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1(1):14.

    [收稿日期:2013-04-19 编校:潘宏竹]

    ↑上一篇: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Ⅵ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及原发不孕1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