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乳腺癌术后微波理疗的康复作用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560次

    乳腺癌会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年轻女性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对乳腺癌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即以放疗、化疗为主,辅以乳腺癌根治手术。但根治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创伤大,术后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收到乳腺外科较大重视。理疗能够促进外科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但其可能会导致肿瘤转移,过去的看法认为肿瘤患者不宜进行理疗。2008年9月~2010年9月对96例乳癌术后患者进行微波物理治疗,并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6例乳癌患者,实施根治或改良根治性切除手术,病情分期为Ⅰ~Ⅲa期(按2003年AJCC与UICC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

    1.2 仪器:天津LY-Ⅱ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工作频率为2 450 MHz,波长12.2 cm,功率5~60 W连续可调,辐射器在肌肉组织条件下,S=1.29[1]。

    1.3 方法:全部手术患者在根治术中静脉滴注5-Fu 0.75~1.0 g,肿瘤切除后用5-Fu 1.0 g冲洗手术野。术后伤口加压包扎负压吸引,第2天开始上肢功能锻练,第5天开始CMF方案化疗。治疗组除上述处理外,术后第1天起加用微波理疗。微波机推至病床边,采用 10~20 cm大幅器,置于敷料外,调节至患者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并感到舒服为度,30 min/次,1~2次/d,连续15~20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伤口愈合情况:甲级、乙级、丙级愈合;② 上肢淋巴水肿:无及轻(上臂周径增粗1~3 cm)、中(上臂周径增粗3~5 cm)、重度上肢水肿(>5 cm或橡皮肿);③术后疼痛:按10级疼痛分级及评估方法[2];④上肢功能恢复:观察功能锻炼至上肢能垂直上举所需的天数。术后生存与肿瘤随诊: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乳腺癌分册》进行。

    1.5 随访:全部患者除按上述标准严密观察近期反应外,随诊 1~3年,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

    2 结果

    两组乳癌术后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详见表1。两组乳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两组乳癌术后患者疼痛发生情况比较:按10级疼痛分级及评估,1~3级为轻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4。

    3 讨论

    随着近年理疗设备和方法的进展,不少新的物理治疗技术已用于肿瘤的治疗[3]。理疗的特点是无痛苦、收效快、不良反应少、疗效持久等。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当微波作用机体组织时,引起组织细胞中水分子、偶极分子和离子的高频震荡。当微波能量低时,产热低,微波理疗能够促进水肿吸收,消炎止痛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免疫力等特点。微波理疗是使微波辐射作用于机体组织,热效应可使机体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组织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组织营养代谢增强,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并且具有解痉止痛消炎的作用,低功率微波辐射作用下,炎性反应病灶至炎介质含量降低,使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抑制炎性反应发展。微波的穿透力强,能穿透衣物、敷料、皮肤进入组织深层,能在床边使用,所以不需揭开敷料,这种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无较大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所以有明显的疗效[4]。选用微波理疗的理由:微波热疗可以治疗肿瘤,主要利用它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起作用[5]。又微波穿透力强,能穿透衣物敷料进入组织深层,能床边使用,故不须解开敷料,便于乳癌术后敷料包扎的卧床患者使用。根据本文资料,笔者认为选择合适的微波理疗方法,加之以适当的患者,理疗的确有助于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不应片面将肿瘤患者全列为理疗禁忌对象。

    4 参考文献

    [1] 李汉贤,魏耕耘.乳腺癌术后微波理疗的康复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1):86.

    [2] 王 瑛.癌症疼痛治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20.

    [3] 唐军凯,谢昆岭,姜 平.我国应用物理因子治疗肿瘤的回顾[J].中华理疗杂志,1997,20(1):111.

    [4] 钟春嫦,刘洁玲.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微波理疗对静脉炎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8):35.

    [5] 郭新娜,赵彼得,张 珍.微波透热治疗恶性肿瘤210例观察[J].中华理疗志,1995,5(18):89.

    ↑上一篇:改良新式剖宫产二次手术后粘连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对比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