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米非司酮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614次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中属于常见疾病,归于性激素依赖病症,而且容易复发,如果是非根治性的手术复发率在3年内出现的几率较大,可高达38%~51%[1]。在手术治疗中多数患者都希望可以留有妊娠能力,这样在手术治疗中要保留卵巢,就会有限制性,缺乏根治的效果,所以会有众多患者因为残余的病变使得病情复发,术后会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状况,较严重的患者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2年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0例,入院后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 20例。年龄24~45岁,平均(31.2±5.4)岁。选取的所有患者都为已婚者,病程在1~5年间,都为单发病灶,其中8例患者合并有不孕,临床症状为有不同程度的出现痛经、肛门坠胀或性交时有疼痛等不良感觉。需要排出的患者标准为合并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及心、肝、肾功能不全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在准备接受本次试验后手术方式都使用腹腔镜手术且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手段,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3 d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1次/d,12.5 mg/次,服用3~6个月。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2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则在停药2个月后对其指导排卵期的受孕相关知识,然后对受孕情况和是否有不良的反应进行观察,需要1~6个月的时间。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对患者的受孕、治疗效果、服用米非司酮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出记录,并总结经验。

    1.3 疗效判定[3]:痊愈: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已经完全的消失,盆腔内形成的包块或是局部出现的其他不良体征也全部消失,并且复发情况没有出现;显效: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已经基本消失,盆腔内形成的包块或是局部出现的其他不良体征也基本消失,但不影响患者的受孕;有效: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得到一定缓解,盆腔包块或是局部出现的其他不良体征也全部消失或有所改善,但不孕状况仍存在或是病情出现有复发;无效:患者临床的症状无变化,严重者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2.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出现了不良反应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身体无力、潮热等,占总人数的45%,但是不良反应均在患者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在停止用药后症状消失。在治疗后的随访中,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0%,对照组复发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拥有正常生长能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被黏膜覆盖的子宫腔外部,从而引发的痛经、性交痛、肛门胀痛等多种不同的临床不良病症,严重者会使得肠功能有所改变,有时还会使得泌尿系统异常,给患者的日常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4]。子宫内膜异位症已经被证明是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是盆腔或其他部位出现的内膜异位会有连带作用,导致输卵管周围出现黏连状况或是堵塞管腔,使卵细胞的排出受到了影响[5]。在疾病属性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属于良性的病变,不会对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危害,但是它转移和种植侵蚀能力较强,这点与恶性肿瘤的特性能有些相似,这样就给众多患者带来了不断地痛苦。患者在经过腹腔镜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同时进行常规的护理,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愈率,减少复发,保证患者能够有更大的几率受孕,减轻患者痛苦。

    4 参考文献

    [1] 杨建会,宋光辉.米非司酮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J].中国药业,2012,21(7):87.

    [2] 秦晓红,叶德华.米非司酮口服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8):88.

    [3] 廖秀媚.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54.

    [4] 曾声雯.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22.

    [5] 李福娥.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术后辅助用药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37.

    [收稿日期:2013-05-08 编校:潘宏竹]

    ↑上一篇: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64例护理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