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妊娠糖尿病对疾病及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552次

    妊娠合并糖尿病(GDM)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病的发生对孕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未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有效的干预治疗,往往会危机孕产妇的生命[1]。有研究表明,GDM是造成孕产妇临床死亡的第三大疾病[2]。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为GDM的孕妇临床资料,对 GDM的临床治疗以及预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GDM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410例诊断为GDM孕妇,GDM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在2007年颁布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3]。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处理,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进行分组,将空腹血糖在5.6 mmol/L以下者纳入观察组,其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246例,年龄20~41岁,平均(28.7±3.1)岁;孕次1~4次,平均(2.0±0.8)次;初产妇169例,经产妇77例。对照组164例,年龄23~39岁,平均(28.5±3.0)岁;孕次1~4次,平均(2.1±0.9)次;初产107妇例,经产妇62例。两组患者年龄、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孕妇发生GDM即给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从低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进行控制。理想血糖为:空腹<5.6 mmol/L;餐后2 h<6.7 mmol/L。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孕妇相关妊娠期并发症进行记录,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感染、高脂血症等。同时对新生儿并发症进行记录,主要包括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巨大儿、宫内窘迫、吸入性肺炎、头颅B超异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孕妇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感染发生等妊娠并发症情况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表1 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情况比较(例)组别 例数PIH 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感染高脂血症观察组246 28 23 22 11 4 3 对照组164 49 38 41 8 16 2 χ2 22.07 14.84 19.51 0.04 13.78 0.00 P值 <0.01<0.01 <0.01 >0.05 <0.01>0.05 

    2.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宫内窘迫、头颅B超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详见表2表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比较(例)组别 例数 低血糖 新生儿黄疸 巨大儿 宫内窘迫 吸入性肺炎 头颅B超异常观察组 246 13 12 31 15 2 8 对照组 164 25 8 35 31 2 17 χ2 11.61 0.00 5.57 16.20 0.00 8.70 P值 <0.01 >0.05 <0.01 <0.01 >0.05 <0.01 

    3 讨论 

    3.1 GDM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妇产科对于 GDM的研究亦越来越深入,对发病机制的以及病因学的研究,均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介入,使得以往的临床研究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分子细胞以及组织遗传研究[4]。目前的研究认为,GDM的发生与糖耐量异常有直接的联系,并且是通过多因素共同干预致病[5-6]。GDM往往发生在中晚期的妊娠过程中,可能增加了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的合成,使得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的上升而下降[7]。该结果导致孕妇必须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才能够保持正常的糖代谢功能。如果孕妇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就会导致GDM的发生[8]。

    3.2 GDM对孕妇及新生儿影响:目前,临床上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阐述了GDM能够引发多种妊娠期并发症,导致新生儿各类并发症增加,严重影响了孕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9-10]。本研究通过对临床上GDM孕妇进行血糖控制水平的不同分支,进行了相关并发症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感染发生等妊娠并发症情况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宫内窘迫、头颅B超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血糖控制较好的孕妇,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妊娠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亦能降低新生儿各类并发症的出现。 

    3.3 治疗:由于GDM只发生在妊娠期间,孕妇产后血糖水平多能自行恢复。因此,对妊娠期间的孕妇进行合理降血糖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临床上治疗往往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两者使用根据是否为依赖型或非依赖型糖尿病而定。此外,合理安排饮食亦是GDM治疗的重要任务。由于一些错误的观念,孕妇妊娠期间往往补充较多的能量,这对GDM的治疗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需要GDM孕妇进行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保证胎儿的生长即可。综上所述,GDM能够引发孕妇与新生儿并发生的发生,而通过合理降糖,可以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母婴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何丽平,李 静,李爱青,等.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广东医学,2012,33(16):2522. 

    [2] 常 乐,江亚平,蒋世菊,等.单中心2864例孕24~28周妊娠妇女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6):517. 

    [3] 高劲松,边旭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9):697. 

    [4] 沈 洁,杨 孜,王伽略,等.母体基础疾病状况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6):405. [5] 黄文卿,张 巍,范 玲,等.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9):713. 

    [6] 沈 洁.胰岛素类似物在妊娠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11):869. 

    [7] 冯娟娟,吕敏茹,白桂芹,等.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对围产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5):633. 

    [8] 宋依临,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监测方法的评价 [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10):797. 

    [9] 李 琦,马彦彦.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3009. 

    [10] 左冬梅,王岳恒.糖尿病对胎儿心功能影响评估方法的进展[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10):901. 

    [收稿日期:2013-03-08 编校:潘宏竹]

    ↑上一篇:综合指标检测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术中配合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