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早期病变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2-03-28  浏览次数:512次

      作者:孟星星 任瑞芳 李媛媛 王 静 宿小霞 魏世媛 作者单位:(乌海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内蒙古乌海 016000)

      【关键词】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颈动脉,早期病变

      动脉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基于个体遗传背景,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围绝经期、终末肾病等多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也成为我国主要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始发儿童时期而持续进展,通常在中年或者中老年出现症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发生在冠状动脉、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从而引起相应部位的病变,产生不同的严重后果,动脉功能改变的早期发现已成为心血管病早期检测的首要指标,是降低各种心血管事件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根本措施。现就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检测颈动脉早期病变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1 临床常用动脉硬化的检测方法

      目前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检测方法有体表和血管内超声(IVUS)、磁共振成像、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血流介导血管舒张检测技术(FMD)等。其中超声检测血管内膜-中膜厚度(IMT),其测量标准不统一,因其图像为视频信号,图像测量的精确度受到影响。血管内超声、M型超声通过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及其差值,也可间接评价动脉僵硬度及顺应性,但此方法不够精确。PWV可提供较长一段动脉僵硬度变化,而不是局部动脉壁的僵硬度,此技术可重复性较差,精确度不高。IVUS与病理结果相比较有很好的相关性,被称为“实时的血管结构低倍镜病理图像”,是目前观察血管结构及其病变的金标准,因受到价格昂贵、有创及不易重复检查等限制,不能被广泛应用。FMD因其检测方法无创和可重复性倍受临床医生关注,但其操作较繁琐,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使其在临床的应用普及受到影响。

      2 ET技术

      2003年ALOKA公司研发的一项新的技术,即ET技术是用于判断血管内皮功能的一项新的方法,其原理为实时跟踪描记动脉血管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运动轨迹,并将其所包含的相位信息,即射频信号进行采集分析,通过零交叉方法,实时地将这种相位变化转换为距离,并以曲线形式加以显示。在输入血压数据后,系统即可自动计算出多项反映动脉弹性变化的指标,如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ET技术能够在动脉壁增厚和斑块出现之前,从血管功能方面较早评价血管弹性改变。

      3 几种常见病引起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改变

      3.1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使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胶原纤维增生。大动脉弹性减低,扩张性下降,又促使收缩压增高,脉压加大,这种恶性循环加速了高血压患者血管的损害,并导致相应靶器官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高血压导致动脉弹性下降的机制有:(1)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使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脂质蛋白渗入内膜、血小板的黏附及中膜平滑细胞迁入内膜等变化,均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2)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张力增加,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刺激平滑肌细胞生长、增殖,促进胶原细胞、平滑肌细胞坏死堆积,醛固酮使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增多,这种适应性重构的结果,是动脉内皮功能异常,IMT增厚。(3)在高血压时存在胰岛素抵抗,一方面使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另一方面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血压增高,加重血流对动脉管壁的机械刺激[2]。

      研究人员在筛选高血压病例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等,在观察血管内膜-中膜厚度(IMT)后,再分析计算动脉硬化的相关参数。研究表明,受试者左、右颈动脉内径变化、Ep、β、AC和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Ep、β明显增高,AC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压和Ep、β、IMT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IMT和Ep、β呈负相关[3]。

      有学者将高血压分为Ⅰ级(HP1组)、Ⅱ级(HP2组)、Ⅲ级(HP3组)共3组。随着血压的逐步增高,Ep、β及IMT逐渐升高,但AC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Dd在HP1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变化,而HP2组、HP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说明临床上常用的测试指标难以发现高血压病人早期颈动脉的病理改变。高血压患者在发生内膜增厚之前,已有血管舒张功能的减退,因此及早发现和防治高血压及血管舒张功能异常值得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5]。

      3.2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病因不很清楚,但有很多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发生动脉硬化的机制主要有损伤应答学说、脂质射入学说和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等。学者在研究高脂血症的动脉弹性变化时,所选择的高脂血症组均排除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肝肾疾病、大量饮酒等。高脂血症组颈动脉的EP明显增高,β值增高,Ds、Dd及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个年龄段的儿童,Ep、β、AC、收缩压和脉压差参数在健康组与高脂血症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组的血管硬化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7]。高脂血症会损害血管内皮,是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主要致病因素,血管内皮损伤常伴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保护好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8]。

      3.3 吸烟者

      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吸烟与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尼古丁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的改变,并使内皮细胞的迁移延迟,造成血管内皮重塑不完整,引起血管内皮受损[9]。有研究证实,颈动脉Ep、β随着吸烟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高,AC值随着吸烟年限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提示吸烟年限与血管内皮受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ET技术可以早期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状况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对吸烟危害性的知晓率,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0]。

      3.4 围绝经期者

      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而发生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而雌激素是天然的的血管保护剂,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舒张因子,扩张血管,还可抑制血管损伤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故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雌二醇下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P、β明显增高,AC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MT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说明在动脉硬化早期常规检测方法未发现IMT增厚之前,已经有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3.5 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时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等物质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多种病理生理作用,而且它们是强烈的缩舒血管的物质,它们的改变势必引起血管缩舒功能的改变或血管弹性功能的改变[12-13]。研究表明:采用协方差分析消除年龄等混杂作用后,肝硬化患者β、AI与正常人有差异,Ep、AC与正常人无差异,即肝硬化患者其颈动脉弹性较正常人降低[14]。

      3.6 终末肾病患者

      终末肾病除了有高血压因素外,机体内环境紊乱及微炎症状态等可影响动脉弹性[15]。研究表明:终末肾病患者不论是否合并高血压,颈动脉的β、Ep均增大,血管变硬,但AC改变不明显[16]。

      综上所述,动脉硬化的早期即无粥样硬化形成的解剖学证据之前,已开始发生内皮功能的异常,并贯穿于动脉硬化的全过程。ET技术用于评价血管的弹性具有原始数据的实时采集、重复性好、无创性评价、操作简易及可脱机分析等优点。可以为临床诊断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提供准确、快捷的检测方法,尤其有助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肾病等患者早期检测血管弹性功能,了解其病程及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度,也可根据其数值的动态变化指导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品同,吕夕明,邹春鹏,等.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评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高血压患者腹主动脉壁弹性的影响[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1):35-38.

      [2] 王杰超,王建华,张莉,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3):222-224.

      [3] 卢漫,唐红,黄鹤.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高血压病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9):713-714.

      [4] 王杰超,王建华,张莉,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3):222-224.

      [5] Perticone F,Maio R,Ceravolo R,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left ventricular mass and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in never-treatad hypertensive patients[J].Circulation,1999,99(15):1991.

      [6] 杨晓英,张静.E-Tracking 技术判定高脂血症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2):317-318.

      [7] 艾乙,齐建光,杜军保,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儿童颈动脉血管壁弹性[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7):505-507.

      [8] 洪绍彩,梁衍时,尹瑞兴,等.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2003,18(1):43-45.

      [9] Jackson WF.The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J].J Reconstr Microsurg,1989,5:263-266.

      [10] 关晓猛,杨晓英,徐卉,等.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5):269-271.

      [11] 卢漫,唐红,黄鹤.应用回声跟踪技术对围绝经期妇女早期颈动脉硬化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5):364-366.

      [12] 张晶,魏红山,李定国.血管紧张素II与肝硬化[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363-365.

      [13] 宋明,张忠涛,王宇.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948-950.

      [14] 罗燕,张梅,谢兵.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肝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定量检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30):2971.

      [15] 叶云洁,倪兆慧,钱家麒,等.终末期肾病微炎症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3):173-176.

      [16] 罗燕,邱逦,陈红艳,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终末期肾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1):38-40.

    ↑上一篇:依那普利联合波依定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32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