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脐静脉置管两种缝扎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4-05-15  浏览次数:780次

    在危重新生儿的抢救中,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护理措施[1]。脐静脉置管术(UVS)具有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既可迅速建立给药通路,保证危重患儿的抢救,又可较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静脉穿刺,不仅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又可大大减少患儿的痛苦[2]。但传统的UVS固定方法易发生导管滑脱、脐出血,影响置管的成功.我科近年来采用改良式脐带缝扎固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出生并实施UVS的高危儿“例。根据分娩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男性37例,女性29例,孕28~36+4周,出生体重1020~2740g。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孕周、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将患儿置于辐射保暖台上,设置合适的温度。操作者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常规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直径10~300px。断脐保留脐带2~75px,将消毒过的扎脐绳松扎于脐根部,松扎大小略大于脐静脉外周径,以便出血时拉紧止血。选用上海锦泽20G(防逆流)一次性静脉留置针作为脐静脉置人导管,先用无菌剪将留置针针头部分去除,再将留存的导管前端剪一斜面,导管长度7~200px,将其与5111l的注射器相连,用生理盐水充满插管系统,不得有任何气泡。确定脐静脉后,用血管钳将脐带拉直与腹壁形成。沿脐静脉走向缓慢插人,插至脐轮后继续向前插人2~75px,回抽有血液顺利流出,确定导管在脐静脉内。插管成功后,在脐带断端与脐轮之间用丝线进行正反两面环行打结,防止置入的导管移位,然后用碘伏消毒脐带残端、导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敷贴固定于胸腹壁上,连接输液系统。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操作,插管成功后,首先在脐带断端与脐轮之间用丝线进行正反两面环行打结,防止置人的导管移位。然后1人用血管钳固定脐带,另1人取4号丝线在置人导管的上方距脐带断端125px处打结,再用圆针将导管两边的丝线分别从脐带断端面向下由内向外贯穿汇合正反两面环行打结(见图1)。再次用碘伏消毒脐带残端、导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敷贴固定于胸腹壁上,连接输液系统.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儿脐静脉置管有无脱管、脐出血(有持续性、活动性渗血或流血出现,均视为脐出血)及导管留置时间。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仵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脐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脐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分别为(5.42±1.06)与(1.33±0.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6%,P<0.05)。

    2.2两组患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脐静脉置管脱垂分别为1例(3%)、10例(20.20%),脐出血2例(6.∞%)、8例(24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改良式脐带缝扎固定法的优点脐静脉穿刺是新生儿复苏常用的操作之一,脐静脉管腔较粗,且可直接由脐静脉通往右心房。由此注人药物,可保证药物准确、迅速地注人体内,及时发挥药效是抢救危重新生儿最可靠的方法之一[3],也为抢救复苏后的用药提供了极大方便。高危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皮肤薄嫩、血管隐匿细致、周围循环差,静脉穿刺难度大,很难维持持续静脉输液的要求[4]。UVS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高渗液外漏等情况的发生,并为远期治疗保留了血管通路[5]。传统的UVS固定方法易发生脱管、脐出血等并发症,改良法是在传统脐带处理的基础上,对其缝扎的方法进行了改良。由两组比较可见:该方法固定牢固,能减少脱管、脐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置管时间相对延长,为新生儿急救建立了有效输液通路,保证了抢救和治疗的效果。

    3.2置管的注意事项①正确选择脐带:插管操作前检查脐带条件,避开脐带水肿、过度扭曲旋转、过细的情况,以免造成插管失败c②准确判断脐静脉:仔细辨认脐静脉,脐静脉在脐带横切面上11点至12点处。管腔较大,直径3~5mm,因此,脐静脉很容易辨认。③严格把握插管深度:插管前应准确测量置人导管的长度,当置人导管的前端到达脐轮后继续向前进人2~75px,不得超过100px,过浅易发生渗液渗血,过深可对肝脏造成损伤。插管时如遇阻力,不能强行插人,稍退出查明原囚后再行插人,如因脐带牵拉的角度问题,应及时调整方向和角度;如因脐带扭曲旋转、水肿、过细等应停止插管,以免损伤血管。④熟练掌握缝扎技巧:插管成功后,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打结的力度要适宜,因过松易发生脐出血、脱管,过紧易发生输液不畅、阻塞因此,在缝扎的过程中配合采用5yyll注射器进行抽吸,体会有无阻力和畅通来把握线扎的力度。脐静脉置管作为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抢救高危新生儿生命的必然趋势[6],是NICU治疗的重要手段[7]。UVs方法简便易行,较PICC置管更易掌握并且价格便宜,是救治早产儿及部分难以开通外周静脉的足月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传统的UVS固定方法易发生脱管、脐出血等并发症,改良法是在传统脐带处理的基础上,对其缝扎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上一篇:经阴道彩超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