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高速涡轮气钻切割法与传统挖根法拔除下颌前磨牙断根100例对比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09  浏览次数:746次

      作者:田建春    作者单位:213200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卫生院金坛口腔医院

      【关键词】  下颌前磨牙断根 高速涡轮气钻切割法 开辟水平脱位方式

      资料与方法      本组资料共收集100例下颌前磨牙断根患者,在拔牙造成断根原因中有细长或弯曲,畸形或多根、死髓粘连、阻力影响脱位,断根长度3/4、2/4、1/4,挖除时困难较大,无法快速、顺利地挖除拔断的牙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高速涡能气钻切割法开辟水平脱位方向)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6~60岁,平均35.6岁;对照组(传统挖根法,即挺拔、增隙、去骨法)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7~56岁,平均34.5岁。      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挖根手术均由作者本人操作,所有拔牙患者术前均控制炎症,患者术前麻醉均采用2%利多卡因,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      实验组采用调整涡能切割法,选用加长型裂钻,将各种断根彻底分割成两瓣,一般从近远中方向,分割某处的间隙宽度,为断根截面颊舌径1/4~1/2,分割某处的间隙成为断根两瓣牙根的水平脱位方向,再用牙根尖铤,比较容易地朝间隙方向挺出脱位,然后挖出后钳出,生理盐水冲洗牙槽窝,记录手术时间。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的挺拔、增隙、去骨等方法并记录手术时间。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均搔刮拔牙创,使之充满新鲜血液,牙槽窝内不放置任何药物,对部分慢性根间周炎,如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病异均刮槽,生理盐水、双氧水交替冲洗,对部分牙龈切开、去骨病例给予缝合,缩小拔牙创,用消毒棉球压迫创口止血30分钟左右,24小时内不漱口、不刷牙等常规术后医嘱。      评定标准:两组病人术后第2天、第4天、第7天门诊随访,观察术后反应,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出血、渗血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      疼痛程度诊断标准:Ⅰ度:轻度疼痛,不需服止痛药物。Ⅱ度:明显疼痛,需服止痛药物。Ⅲ度:剧烈疼痛,服止痛药物仍影响睡眠者。      干槽症诊断标准:①拔牙术2~3天后,拔牙创出现明显自发痛或向头面部放射。②牙槽窝内空虚、骨壁触痛,或牙槽窝内黑色血凝块。③拔牙创内出现臭味。      出血、滲血程度诊断标准:Ⅰ度:拔牙术后,痰中少量带血,淡红色或血丝,1~2天后逐渐消失。Ⅱ度:拔牙术后,痰中带血,鲜红色,2~3天逐渐减少或消失。Ⅲ度:拔牙术后出血,口内有血凝块,或复诊用止血措施后方可消失。      颞下关节疼痛诊断标准:Ⅰ度:拔牙术后,颞下关节不适、酸胀。Ⅱ度:拔牙术后,颞下关节疼痛,张口闭口影响不明显。Ⅲ度:拔牙术后,颞下关节疼痛难忍,患者需要服止痛药,张闭口疼痛明显。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观测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挖根法,挖除断根平均时间:35分钟,最短10分钟,最长110分钟,采用高速涡轮气钻切割法开辟水平脱位方向,挖除断根的时间平均为16分钟,最短4.5分钟,最长35分钟,手术时间明显比传统挖根法时间缩短(P<0.05)。      随访拔牙术后,发现实验组很少有关节疼痛症状,而对照组术后常发生颞下关节疼痛,个别病例有Ⅱ度、Ⅲ度关节疼痛症状,统计学分析两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基本能够避免颞下关节疼痛症的发生,见表。

      表  两组拔根术后颞下关节疼痛构成比比较结果(略)

      随访观察术后反应,发现实验组术后疼痛轻微,大多Ⅰ度,对照组术后疼痛明显,大多为Ⅱ度,统计学分析两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速涡轮气钻切割法开辟水平脱位方向,能减少创伤和术后疼痛现象。      分析两组拔牙术后干槽症的发病情况,统计分析两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拔除断根干槽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分析两组拔牙术后出血、渗血程度,发现实验组大多数渗血较少,极个别出血,而对照组渗血较多,大多数为Ⅱ°、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能避免渗血程度,减少出血的发生率,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讨论      拔除下颌前磨牙断根难度主要是:断根位置深,有些死髓牙根与牙槽骨粘连融合,畸形弯根,常有骨阻力等。      要预防挖除下颌前磨牙断根术后关节疼痛,必须要用力轻,避免张口时间长,张口过度,传统挖根法在增隙时要托住下颌骨,用锤凿,用铤子,往下用力有时比较大、比较猛,造成颞下关节术后疼痛,增加患者恐慌情绪,手术视野又不好,插挺有盲目性,增加张口时间,张口会过度,传统挖根方法增大手术创口,同时增加了术后出血、渗血和疼痛程度,有关干槽症目前认为主要是感染和创伤两个因素引起。本组资料表明用高速涡轮气钻切割法分割断根,开辟间隙和水平脱位方向,干槽症的发生明显减少,统计分析两组干槽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推测主要原因就是实验组缩短拔牙时间,减少拔牙创伤,从而降低了干槽症的发生率,采用实验组的挖除断根方法是预防干槽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作者认为下颌前磨牙断根挖除采用高速涡轮气钻切割法,分割成两瓣,开辟中间间隙和水平脱位方向是值得临床推荐的较好的挖除断根方法。

    ↑上一篇:高温需要A蛋白与口腔变异链球菌的致龋性
    ↓下一篇:间充质干细胞非分化性增殖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