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855次

    作者:乔元任《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6月3卷6期 其他【关键词】  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外科常见病。尤其在农村发病率高,西医治疗恢复慢。我院于2000年~2003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病人,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8~63岁,平均38岁。感染源:牙源性36例,其中智齿冠周炎23例,根尖炎13例,牙源性颌骨骨髓炎2例。发病部位:颌下间隙21例,嚼肌间隙12例,多间隙5例。1.2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16例,穿刺12例,切开引流10例,西医治疗,联合疗法静脉给药,(1)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2)红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均每日2次,拔牙,中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白芷6g,防风6g,赤芍9g,当归尾9g,皂角刺9g,乳香9g,没药9g,双花15g,陈皮10g。热毒者,重用双花加公英10g,黄芩10g。肿重,加丹参10g,水煎服每日1剂,7天1疗程。2 结果1个疗程痊愈14例,2个疗程22例,3个疗程2例。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以牙源性为主,特别是智齿冠周炎占主导地位,其致病菌经大量研究证实,主要是厌氧菌,而且多存在需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造成的混合感染,若治疗不当,易引起危险的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急性呼吸道梗阻(炎症扩散)等并发症,治疗上困难,常需联合3种抗生素和及时切开引流,病程长,伤口愈合慢。中医认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热毒搏于颌面,气血凝滞,热灼血肉,腐坏成面痈”,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排脓,方中双花、公英、黄芩为君药,清热解毒,双花有疮家圣药之称。乳香、没药、赤芍、当归尾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陈皮理气疏壅,以助活血消肿,共为臣药。皂角刺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排脓之功,本方为“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因此治疗后患者消肿快,脓液排放畅流,伤口收敛好,病程短,疗效确切。作者单位:273200山东省泗水县中医院口腔科

     

    ↑上一篇:外科正牙术在成人前部牙列畸形矫治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下一篇:碧兰麻用于牙髓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