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附子理中汤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体会

    发表时间:2010-01-19  浏览次数:783次

    作者:周静宇, 庄志坚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卫生所, 江苏 南京 210046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卫生所, 江苏 南京 210032)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难治性疾病。可能病因有精神因素、胃肠疾病、遗传、月经及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力降低等其他因素。中西医治疗目前均无根治的特效方法。笔者与2000年至2004年,针对辨证为脾胃虚寒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用附子理中汤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24岁,病史最长6年,最短2月, 平均为1.8年,溃疡部位在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溃疡数目不等,为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单发者4例,多发者11例,均合并有慢性胃炎史。均排除糖尿病及白塞氏病等。

      1.2  诊断标准:在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界清楚,周围粘膜无明显红肿,局部灼痛轻为主要特征。伴有口淡无味、纳食不香、胃脘疼痛、遇温得减或消失,口渴喜热饮,便溏或软,溲清,舌质淡、苔白,脉沉或细涩[1]。

      2  治疗方法       黄芪建中汤联合附子理中汤加减:炮附片10g、党参15g、白术15g、干姜10g、炙甘草6g、黄芪30g、饴糖30g、桂枝10g、白芍药20g、生姜10g、大枣6枚。3~7剂,水煎服,日一剂。胃脘冷痛剧烈桂枝改肉桂、加高良姜、香附;胃脘胀满嗳气加绿梅花、佛手片、炒枳壳、木香等;反酸烧心加乌贼骨、牡蛎、瓦楞子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溃疡面完全愈合,其他伴有症状消失,2年未见复发;显效:溃疡面消失,其他伴随症基本消失,但2年内有复发,复发率明显降低;有效:丘疹和溃疡面基本消失,其他伴有症也得到改善,但半年内时有复发;无效:丘疹和溃疡面明显减少或基本消失,伴随症得到改善或消失,但诱因常可引发。

      3.2  治疗结果:经治疗10~30剂,痊愈10例、显效3例 、有效2例。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26岁,2002年10月就诊,口腔粘膜反复溃破、疼痛5年, 患者5年来,口腔溃疡每隔约2~3月即反复发作,有时服用泻火解毒药,或予西瓜霜喷剂外用,效果不佳。患者诉舌痛,妨碍进食,纳食较差,胃脘部疼痛,疼痛程度剧烈,每日午后发作,受凉或进冷食后明显加重,受暖疼痛可稍减轻,口中时泛吐清水,大便溏,尿清。检见:舌缘有散在溃疡2个,大者约1.0cm直径,其色淡红。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象稍弱,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综合脉证及病史,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胃脘痛,辨证:脾胃虚寒,证属虚寒积于中焦,迫火上浮,虚火上炎,熏于口舌所致。治拟温中健脾,消虚寒而火归其位。用附子理中汤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炮附片10g、党参15g、白术15g、干姜10g、炙甘草6g、黄芪30g、饴糖30、桂枝10g、白芍药20g、生姜10g、大枣6枚。3剂。二诊:舌缘溃疡面积缩小,疼痛明显减轻,胃脘痛稍减轻、饮食增加,大便仍溏。原方加砂仁5g(后下),高良姜10 g、香附10g。7剂。口腔溃疡愈合,胃脘痛减轻,继以原方加减,总计约30剂。口腔溃疡及胃脘痛均消失。随访5年,口腔溃疡及胃脘痛均极少发作,即便偶有口腔溃疡,予对症治疗也数日即愈。

      5  体会       对于口腔溃疡因病因尚不明确,中西医治疗目前均无根治的特效方法,临床主要是以局部治疗控制症状为主,同时辅助于全身治疗。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增强体质、对症治疗,以减少复发次数,延长间隙期,减轻疼痛,促进愈合。有消化道疾患的要治疗相应的疾病,复发性口腔溃疡,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治当温补[2],可以予理中汤治疗[3],脾胃虚寒者都伴有胃脘痛、食少、便溏等慢性脾胃病见证,中焦虚寒而阴火上炎致口腔溃疡,李东垣论脾虚阴火云“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临床对口腔溃疡多予清热解毒、清脾胃伏火等治疗,对脾胃虚寒者,寒凉之药,更伤中阳,故多长期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本证予附子理中汤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附子理中汤中附子温中补阳,干姜暖胃,党参、白术健脾祛湿,甘草缓急止痛,合而有温中健脾之效;黄芪建中汤中黄芪、饴糖甘温益气、桂枝、芍药温阳益气合营,合而有补虚益气之效。两方相合,中焦虚寒得温,则上炎之火自安其位,而口腔溃疡向愈。脾胃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都伴有胃脘痛等脾胃病表现,治疗时间往往较长,要注意其脾胃病本身的治疗,纠正脾胃虚寒的症候,口腔溃疡的疗效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贵廷,杨思澎,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014.

      [2] 张红香,王俊.温补法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120例[J].江西中医药,2003,34(4):21.

      [3] 李富春.经方新用4则[J].河南中医,2005,25 (10) :13-14.

    ↑上一篇:脑神经嵴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穴位注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