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固定矫治中潜在性危险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1  浏览次数:590次

      作者:徐卫华,张忠平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 口腔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关键词】 牙畸形; 正畸矫正器; 软组织损伤; 牙龈炎; 牙釉质; 龋齿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正畸治疗改善面部美观的患者逐渐增多。但在正畸矫治过程中,部分非专业或经验不足的正畸医生及大部分患者只关注到了固定矫治器的高效而快速的矫治效果,却忽略了固定矫治器戴入口腔后矫治器本身及矫治器应用不当时,有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口腔软硬组织的损害[1]。2005年以来,对12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固定正畸治疗期间所出现的各种潜在性危险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来我科口腔正畸门诊就诊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恒牙列病例120例,男52人,女68人,年龄11~46岁,其中11~16岁占69%。病例选择标准:治疗前口腔黏膜及牙龈组织正常,无牙釉质脱矿、龋齿及牙龈炎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病人治疗前收集完整病史资料包括石膏记存模型、照面牙合相、拍摄曲面断层片和头颅侧位片。所有病例均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技术,少数病例联合使用口外弓、简易平导和后牙牙合垫矫治。托槽粘结全部使用双组份的京津釉质粘结剂进行粘结,带环粘结全部使用普通玻璃离子粘结剂进行粘结。

      1.2.2 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配戴固定矫治器后告知患者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增加刷牙次数,尤其是进食后及时清洁牙齿及牙齿表面的矫治器零部件,并保证刷牙的时间为3 min以上。由专职人员示教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患者4~6周按时复诊1次及保护好口腔内的固定矫治器,发放宣传资料(配戴固定矫治器后注意事项),希望患者及家属认真阅读并参照施行。

      1.2.3 接受检查前,要求患者认真刷牙,保持牙面及矫治器的清洁卫生。将牙冠表面吹干,检查牙齿表面的完整性及光洁度;检查口腔颊侧唇侧黏膜及牙龈边缘牙龈乳头状况。拍摄曲面断层片了解牙根情况。

      2 结果

      120例病例中,弓丝末端脱出变形引起颊侧黏膜创伤性溃疡1例,缺牙区无承载区弓丝引起颊侧黏膜创伤性口炎3例,尖牙托槽牵引钩刺激引起口角区黏膜创伤性炎症5例,带环颊侧牵引钩及边缘刺激引起牙龈炎症状10例。口腔卫生较差引起牙龈龈缘炎及牙乳头炎45例,其中全口龈缘炎5例,下前牙龈缘乳头炎27例,双尖牙龈缘炎13例,发生在11~16岁患者41例。牙釉质表面白垩色斑点病症5例,龋齿3例,发生在11~16岁患者7例。牙根吸收2例,牙龈萎缩3例,全部发生在成年人。

      3 讨论

      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与其他医学学科的治疗一样,也存在一定的潜在性风险。在固定和活动矫治器治疗期间,矫治器本身有可能导致创伤性溃疡,活动矫治器如果戴用不适,患者可以自己取下,避免了对软硬组织的进一步损害,而固定矫治器产生不适时患者无法自行取下,有可能使症状加重。固定矫治器与口腔软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不适,尤其是在口角转折处的尖牙位置,少数高度敏感患者对尖牙托槽或尖牙托槽牵引沟过度敏感,严重时会出现创伤性口炎,在临床上可以用保护腊覆盖在托槽上,减少托槽对黏膜的刺激[2]。

      在矫治初期一般使用较细较软的弓丝,患者若进食较硬食物时,弓丝受力后容易发生变形或滑脱,当一侧弓丝滑出颊面管时弓丝末端容易刺伤黏膜,病人如不及时复诊,可能导致创伤性溃疡。因此,在放置弓丝时应预先做好防范措施,可将两侧弓丝未端进行回弯,也可在弓丝上设计阻挡曲,或者在不妨碍口腔功能的前提下弓丝末端尽量保留长一些。临床上为满足矫治效果的需要,常设计拔除第二前磨牙,或患者本身第一磨牙缺失时,后牙功能区无承载段弓丝较长,颊侧脂肪垫较厚的患者在行使口腔正常功能时颊侧黏膜容易被弓丝割伤,或者弓丝受到较轻力时其末端也容易脱出,此时,可以在缺牙区弓丝段放置塑料套管或连续结扎以减少弓丝对颊侧黏膜的损害。

      固定矫治器放置后牙齿自洁作用减弱,容易导致局部菌斑堆积、牙龈易发生炎症,表现为出血、肿胀等。在正畸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教会患者如何有效地清除菌斑,可保持牙龈状态相对健康相对稳定,使患者维持较好的口腔卫生水平[3]。在本研究中少数恒牙列初期患者其后牙牙冠经常萌不足,带环放置后带环边缘及牵引钩与磨牙牙龈缘接触紧密,增加了清洁口腔的难度,容易出现牙龈缘炎。在支抗设计和支抗控制允许时如改用直接粘结颊面管,可明显降低龈缘炎的发生率。另外,下前牙牙冠较窄或牙冠较短时口腔的自洁作用变弱,矫治器的使用加上口腔卫生状况不好时更容易出现牙龈炎症,但当矫治器拆除后炎症会减少或消失。

      菌斑是导致牙龈炎的主要原因,因此,为接受固定矫治的患者制订合理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计划,使其能有效地控制菌斑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应包括:向患者介绍菌斑与龈肿胀的关系、饮食与牙龈健康的关系、正确的刷牙方法、用菌斑显示剂评价菌斑控制的效果等[4]。Davies[5]的研究发现,接受过正畸治疗的儿童口腔卫生较好,龈炎发生率较低,他认为这与正畸治疗期间患者对口腔卫生的精心维护有关。固定矫治器的放置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极少数青少年患者,依从性较差,合作不好,不能认真有效地刷牙,口腔卫生状况不好,使其牙龈缘、牙龈乳头炎症明显加重,同时托槽周围牙齿表面长时间软垢、牙菌班的堆积,也有可能使患者牙齿表面脱钙或严重时转变成龋病,直接影响临床矫治效果,在多次宣教无效的情况下应尽早结束治疗或放弃治疗,避免导致口腔软硬组织进一步的不可逆的损害[6]。

      在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结果,会造成微量的牙根吸收,但对牙齿在口腔内的长期存在及功能运动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而且早期矫治可能减少牙根吸收。通常在两年固定矫治期间,牙根长度大约吸收 1 mm,这个均值存在个体差异,某些个体表现牙根吸收更多或对吸收更敏感,有过创伤的牙齿对牙根吸收更敏感,牙根移动程度大的病例牙根吸收更明显。牙根吸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7]。本研究中牙根吸收和牙龈萎缩均表现在成年人拔牙矫治病例,牙齿移动距离较大,矫治时间较长。早期接受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尚未发现牙根吸收和牙龈萎缩。

      要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同时要将固定正畸治疗的潜在危险降到最低,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实施矫治的正畸医生而言,应当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积聚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作为医生这个特殊职业应有的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尽可能减少来自医源性的失误;另一方面病人的配合,按时复诊,以便医生可根据矫治进展和具体状况调整修改矫治设计,避免固定矫治器装置对口腔软硬组织的损害[8]。

      【参考文献】

      [1]H Travess, D Roberts-Harry J Sandy, Orthodontics. Part 6: Risks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 British Dental Journal,2004(2) :71-77.

      [2]赵弘.固定矫治器对错牙合患者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4): 286-288.

      [3]Sameshima GT, Sinclair PM. Predicting and preventing root resorption: part I. Diagnostic factor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1(95):505- 510.

      [4]Boyd RL. Eighteen-month 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0.4% stannous fluoride gel on gingivitis in orthodontic patient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4,(105): 35-41.

      [5]Davies TM. The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n plaque and gingiviti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1(99): 155-162.

      [6]Travess,Orthodontics. Part 6: Risks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J British dental,2004(24):196.

      [7]阎秀林.正畸治疗中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6):616-619.

      [8]Mitchell L. An Introduction to Orthodontic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1:2-6.

    ↑上一篇:口腔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的相互关系
    ↓下一篇: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方法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