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治疗唾液腺粘液囊肿

    发表时间:2010-06-13  浏览次数:606次

      作者:黄慧玲 作者单位: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口腔科,河北 宣化 075100

      【关键词】 唾液腺粘液

      唾液腺粘液囊肿是最常见的口腔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或鱼肝油酸钠,也可以注射20%氯化钠液,或手术切除粘液囊肿[1]。我们采用平阳霉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囊腔内注射治疗16例唾液腺粘液囊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07年我院收治的16例唾液腺粘液囊肿病例中,男性6例(37.5%),女性10例(62.5%);年龄14~26岁,平均20.5岁;囊肿位于下唇12例(75%),位于舌腹部4例(25%)。囊肿直径0.6~1.3cm,多数突出于粘膜面,是半透明、淡蓝色小泡,触之富有弹性,囊性感。少数病例因囊肿反复破溃,局部形成瘢痕,透明度减低,质地尚硬,不再具有囊肿典型的临床特点,易与其他肿瘤相混淆。

      1.2 治疗方法

      1.2.1 配制注射液:先用注射器将2%利多卡因抽取1mL,注入含8mg平阳霉素粉剂瓶内摇匀,然后采用同法抽取1mL地塞米松液注入后再摇匀。用注射器抽取2mL已配制好的混悬液备用。

      1.2.2 注射方法:粘液囊肿局部常规碘伏消毒。用7号针头的5mL注射器刺入囊腔内,抽出囊液,抽时可用手指挤压囊肿,尽可能抽吸干净。而后,注射已配制备用的平阳霉素混悬液1~2mL。拔出针头时用棉球稍加压于针眼处,以防混悬液外溢。注射后,患者局部粘膜下软组织会有轻度肿胀感,疼痛不明显。2~3d后,水肿自行消退。每周注射一次,囊肿未消失的病例可进行数次注射。

      2 结果

      2.1 本组16例唾液腺粘液囊肿病例,经囊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混悬液后,痊愈15例,治愈率93.75%。1例病例经5次注射后囊肿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采用手术切除后痊愈。在痊愈的15例中,1次注射后治愈者4例(26.27%),2次注射后痊愈者6例(40%),3次注射痊愈者5例(33.33%)。

      2.2 在注射过程中,患者无明显疼痛。注射后全部患者局部均未见糜烂、溃疡、坏死。随访1~1.5年,全部痊愈病例局部未见复发,且局部粘膜瘢痕不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3 讨论

      3.1 唾液腺粘液囊肿好发于小的唾液腺,原因为小的唾液腺分泌的粘液较为粘稠,一旦唾液腺的导管阻塞,即可发生粘液囊肿。由于舌体运动时常受下前牙摩擦或自觉、不自觉咬下唇,致使粘膜下腺体特别是导管损伤。80%的粘液囊肿为外渗性粘液囊肿。组织学表现为粘液性肉芽肿或充满粘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许多研究表明,外渗性粘液囊肿的发生系导管破裂,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内所致。另外,少部分患者为潴留性粘液囊肿,组织学特征为:有上皮衬里,潴留的粘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发病原因主要为导管系统部分阻塞,可由外伤、微小涎石、分泌物脓液或导管系统弯曲其原因所致。

      3.2 唾液腺粘液囊肿位于粘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粘膜,呈半透明、淡蓝色的小泡,状似水疱。体积多为黄豆至樱桃大小,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囊肿极易被咬伤而破裂,破溃后流出蛋清样透明粘稠液体,囊肿消失。破溃处愈合后又可充满粘液,再次形成囊肿。反复破损后的囊肿,透明度减低,覆有较厚的白色瘢痕状突起。

      3.3 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唾液腺粘液囊肿,常向囊腔内注射浓度不等的碘酊或5%鱼肝油酸钠,但仅限于囊肿直径小于0.5cm者,且注射时局部疼痛感明显[2]。手术切除具有一定的创伤,部分患者恐惧。采用平阳霉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混悬液囊腔内注射,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消除病人惧怕手术心理。即使对囊肿直径大于0.5cm甚至达到1.0cm以上的病例也可以治愈。本组失败1例的原因可能是与未能将平 阳霉素混悬液注射在囊腔内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3.4 平阳霉素是一种抗癌抗生素,多用于治疗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淋巴管瘤,疗效肯定,副作用少[3]。用于治疗唾液腺粘液囊肿相关报道较少。平阳霉素具有活性强,除高热外其他副作用轻微,对造血和免疫功能基本无损害。混悬液中的地塞米松可减轻局部水肿,防止平阳霉素激发体内热源释放和抗炎、抗过敏反应。平阳霉素注入囊腔中,可破坏病灶内的上皮细胞,使之纤维化,不再形成囊肿。由于平阳霉素注射后引起机体疼痛反应轻,疗效肯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唾液腺粘液囊肿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2

      2 王建国.103例舌前腺囊肿临床治疗的体会[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1):89

      3 李建芳.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治疗单纯性舌下唾液腺粘液囊肿[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1):66

    ↑上一篇: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研究
    ↓下一篇: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离体牙操作在根管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