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涎腺腺淋巴瘤48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11  浏览次数:577次

      作者:张亚静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 口腔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涎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 对48例涎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HE常规、免疫组化检查方法观察涎腺腺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结果: 本组涎腺腺淋巴瘤患者以男性多见(男∶女=4.33∶1),年龄55岁以上占60.41%,病程1年以上占66.67%。双侧颈部均可生长无疼痛性包块,左侧25例,右侧23例。包块圆形或不规则形,包膜完整,最大6.0 cm×6.0 cm×3.0 cm,最小0.3 cm×0.3 cm×0.3 cm。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由上皮性成分和淋巴间质构成。免疫表型:上皮成分CEA(+),CK(+),间质成分淋巴组织LCA(+), CD20(+),CD45RO(+),纤维组织Vimentin(+)。结论: 涎腺腺淋巴瘤是一种异位性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淋巴瘤 病理学

      Analysis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on 48 cases with salivary gland lymphoma

      ZHANG Ya-jing, ZHANG Qin, CHEN Rong-hua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ffili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alivary gland lymphom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8 patients with salivary gland lymph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ed, using H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To observe pat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salivary gland Lymphoma. Results: Men were more( 4.33∶1), over 55 years old were 60.41%; course more than one year was 66.67%; painless mass can grow in the bilateral neck, 25 on the left, 23 on the right. Mass was circular or irregular shape, Mass envelope integrity, the largest 6.0 cm×6.0 cm×3.0 cm, the smallest 0.3 cm×0.3 cm×0.3 cm. The tumor was composed of epithelial components and lymphoid stromal elements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mmunephenotype: the epithelial component CK(+) CEA(+), stromal components lymphoid tissue LCA (+),CD20 (+),D45RO (+), fibrous tissue Vimentin (+). Conclusion: salivary gland lymphoma is an atopic benign tum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surgical resection will help correct diagnosis.

      Key words: salivary gland tumor; gland lymphoma; pathology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又名淋巴乳头状囊腺瘤(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 papilliferum)或沃辛氏瘤(Warthin′s tumor),是仅次于多形性腺瘤而居第2位的腮腺良性肿瘤,约占腮腺上皮性肿瘤的15.3%,良性肿瘤的20.6%[1,2], 腺淋巴瘤的发生可能是性别、地区、遗传、年龄、烟草、感染、免疫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吸烟与腺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3]。涎腺腺淋巴瘤是一种异位性腺瘤,为良性肿瘤[4],临床以皮下肿块诊治,无特异性,易误诊,本文对48例涎腺腺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与石河子人民医院1960~2007年收治涎腺腺淋巴瘤48例患者资料,均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偶然发现腮腺区肿胀而就诊。其中男性39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4.33∶1;年龄29~78岁,平均55.4岁,55岁以上29例(60.41%);病程12 d~8年,1年以上30例(66.67%);体格检查触及患侧有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质地软或中等硬,边界清楚,可活动,均为无疼痛性包块,位于耳下、下颌角附近,位置表浅,发生于颈部左侧25例,右侧23例,无全身不适;手术切除后均无复发。

      1.2 方法 所有病理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取材,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检查确诊。

      2 结果

      2.1 肉眼观察 肿物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包膜完整,外表光滑,有时呈结节状隆起,可见分叶状。包块最大6.0 cm×6.0 cm×3.0 cm,最小0.3 cm×0.3 cm×0.3 cm。包块囊性则质软,切面外翻,有不规则囊腔,内容粘液、胶冻样或碎豆渣样物,内壁粗糙,呈颗粒状或乳头状;包块实性则质中等硬,切面灰红色或灰褐色,水冲后为灰白色,如富于淋巴组织,可见到相当于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的白色小结。

      2.2 镜下观察 涎腺腺淋巴瘤由上皮性成分和淋巴样间质构成(图1)。上皮细胞形成不规则状的腺管和大小不一的囊腔,囊壁常呈乳头状突向腔内,被覆双层细胞,内为高柱状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细颗粒状,细胞核小,固缩状,深染,卵圆形,常有不规则状凹陷,位于细胞表面处;外为立方、扁平细胞,细胞核呈泡状,淡染,细胞核仁突出,可1~2个,细胞核膜清楚(图2)。有时被覆上皮仅为单层,也可多层,可见散在粘液细胞、杯状细胞和鳞状细胞化生灶。管囊分泌物为粉红色细颗粒状或均质胶质样,有时杂以组织碎屑和中性粒细胞等,常见胆固醇结晶。间质为疏松或致密的结缔组织,部分或全部发生玻璃样变,囊腔周围分布密集的淋巴细胞,常形成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图1),它与上皮之间只隔有一层基底膜。免疫组织化学:肿瘤上皮成分细胞角蛋白(CK,+),癌胚抗原(CEA,+),肿瘤间质成分淋巴细胞共同抗原LCA(+), CD20(+), CD45RO(+), 纤维组织波形蛋白(Vimentin,+)。

      图1 涎腺腺淋巴瘤由上皮性成分和淋巴间质构成,生发中心明显(10×10)(略)

      图2 肿瘤被覆双层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高柱状呈嗜酸性,间质见单一的淋巴细胞浸润(10×40)(略)

      3 讨论

      近年来认为涎腺腺淋巴瘤是来自涎腺本身或封入淋巴结内的涎腺组织[5],主要发生于一侧腮腺,少见于颌下腺,亦有双侧或多发者,本组病例均为单侧单发,男性多见,55岁以上达60.47%,病程1年以上达62.79%。此病临床无特异性表现,患者以囊实性包块就诊易误诊为涎腺混合瘤、淋巴结炎、囊肿;当包块呈结节分叶状、切面见多房囊腔、囊内容粘液碎豆渣样坏死物时易误诊为结核病或恶性肿瘤;需做病理检查方能确诊。若年老者下颌角上方出现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可首先考虑此病。腺淋巴瘤手术术式应结合临床发病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来选择,包膜完整的肿块手术切除效果好,如多灶性或切除不净易复发。此瘤极少恶变,上皮成分可恶变为鳞状细胞癌或粘液表皮样癌;间质成分恶变则多为粘膜相关淋巴瘤。若活检组织过小仅见乳头状结构须确定组织来源——涎腺源性或甲状腺源性,可借助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涎腺源性上皮细胞表达CK、CEA,甲状腺源性表达甲状腺球蛋白(Tg)。病理检查诊断涎腺腺淋巴瘤须与多种疾病鉴别诊断[6]。涎腺乳头状囊腺瘤/癌、涎腺导管乳头状瘤免疫组化表达CK、CEA,但无淋巴样间质。皮脂腺淋巴腺瘤皮脂腺细胞形成巢状或囊状,间质为密集的淋巴细胞,可伴淋巴滤泡形成。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腺体实质萎缩,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导管上皮肌上皮增生形成“上皮岛”,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EMA)、S-100蛋白、CK可阳性。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又称涎腺淋巴上皮癌,伴有淋巴间质的低分化癌,是涎腺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瘤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呈空泡状,细胞核仁明显,其间混有大量小淋巴细胞,形似鼻咽部大圆形细胞癌,免疫组化S-100、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K、EMA可阳性。涎腺良性淋巴上皮囊肿囊壁内衬鳞状上皮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玻璃样变的纤维囊壁内有密集淋巴细胞和淋巴滤泡。

      【参考文献】

      [1] 俞光岩,马大权.我国涎腺疾病研究现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81-83.

      [2] 马大权.腮腺肿瘤治疗探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151-152.

      [3] 沈 山, 张国志.腺淋巴瘤发病因素与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2,12(3):226-228.

      [4] Rosai J. 回允中主译.ROSAI ACKERMAN外科病理学[M].第9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83-884.

      [5] 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外科病理学(上卷)[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0-51.

      [6] 刘旭明,何建芳.现代诊断病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362-363.

    ↑上一篇:铸造核桩修复上前牙断裂模式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在直丝弓矫治器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