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中低温室颤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护

    发表时间:2012-04-20  浏览次数:565次

      作者:苏带兰,李慧敏,方海宁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心血管科,广西南宁 530003

      【关键词】 心脏手术,中低温室颤法,术后监护

      中低温(27~28℃)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且中低温下手术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然而术后监护对保证病人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中低温室颤法心内直视手术6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61例,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龄2.5~63岁,平均35.1岁,体重10.2~72.3 kg,平均36.7 kg,心功能Ⅰ级21例,Ⅱ级25例,Ⅲ级10例,Ⅳ级5例。其中双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7例。

      2.手术方法

      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视情况安置左心引流,转机后即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逆行灌注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机器氧合血,不使用停搏液,于中低温(27~28℃)室颤性停搏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毕心脏多能自动复跳,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

      术后监护

      1.呼吸系统监护

      患者回室后即刻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年龄、体重设置呼吸机各参数,潮气量8~12 ml/kg,呼吸频率12~16次/分,吸呼比1∶1.5~2.5,氧浓度45%~50%,观察病人的胸廓运动及血氧饱和度,测量气管插管的长度,妥善固定。听诊双肺呼吸音1次/小时,监测血气分析1次/2小时,并根据血气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各参数。气道加强湿化,生理盐水14 ml加碳酸氢钠6 ml间断气管内滴入1~2 ml,吸痰前后给予100%纯氧吸入2分钟。拔管后鼓励患者咳嗽,做深呼吸锻炼,立即进行口腔护理,雾化吸入每天3次,雾化液为生理盐水20 ml加沐舒坦15 mg加地塞米松10 mg。每2小时扶起拍背,鼓励患者咳嗽。

      2.循环系统的监护

      ①心电监护:术后持续心电监护,48小时内每15分钟记录一次,平稳后改1小时1次,监测5~7天。本组病人术后心率在70~120次/分,未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ST段及T波无明显缺血性改变。有4例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无须做特殊处理。②动脉压的监测:心脏术后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常受到抑制[1],而动脉压是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内测压管监测动脉压的变化。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9.3~10.7 kPa之间。本组均使用微量泵泵入多巴胺3~10 μg/(kg•min),以加强术后心功能恢复,并根据动脉压来调节速度。当多巴胺用量>12 μg/(kg•min),而动脉压持续<9 kPa,及时报告医生,寻找原因,及时处理。③中心静脉压监测:本组病人术后均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每小时测量中心静脉压一次,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0 ~1.4 kPa之间,置管监测过程中切实做到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

      3.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护

      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由于血液稀释及大量利尿,故血钾、血钠变化较大[2],因此术后加强水电解质平衡尤为重要。病人应用呼吸机期间,每2小时监测一次电解质,拔除气管插管后每班监测一次电解质,使血钾维持在4.5 mmol/L左右,血钠维持在135~145 mmol/L左右,以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记录尿量,应用呼吸机期间每小时记录一次,维持尿量在1 ml/(kg•h)以上,如连续2小时尿量少于0.5 ml/(kg•h)[3],应分析原因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管的通畅

      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心包填塞发生,并严密观察引流管、颜色及性质,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每小时记录一次。心脏术后2~3小时引流量可达150~200 ml/h,此后逐渐减少,如成人>300 ml/h,小儿>4 ml/(kg•h)无减少趋势,可能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4],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体温及神经系统的监测

      体外循环术后,由于术中机器转流,血流降温与高温,全麻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等原因,极易发生体温不升、发热、反跳性高热等体温异常变化[5]。术后常规监测肛温24~48小时,肛温>38℃,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由于中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血流,故应注意气栓、脑栓塞发生。术中注意改进排气技术,术后加强神经系统的监护,如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射及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的变化,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气栓或脑栓塞。

      结 果

      本组患者术后经过对上述各系统的严密监护,术后2~10小时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恢复良好,血气分析指标正常,多在术后6~10小时停用呼吸机。无低心排综合征或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也无其他系统的严重并发症。2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经利尿、碱化尿液,4小时后尿液颜色转清。本组病人术后10~12日治愈出院。

      监护体会

      心内直视术后容易发生循环、呼吸、神经系统及肾脏的并发症,因此术后需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相关系统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积极处理。早期(尤其是24小时内)最易发生低血钾,易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严密监测术后血钾的变化,合理补钾才能保证病人顺利康复[6],血钾应维持在4.5 mmol/L为最佳,补钾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3%~0.9%,补钾速度应控制在0.3 ~0.5 mmol/(kg•h)。一般在上一个小时尿中丢失的钾量下一个小时补给,在补钾时注意观察心电图有无T波高尖等高血钾表现,出现高血钾时根据不同情况积极处理。

      本组病人由于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术中不阻断心肌血流,心肌始终处于灌注状态,能摄取足够的氧和代谢机质,并冲走代谢产物,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因而术后循环稳定。另外中低温还可达到减轻转机及负压吸引对血流有形成份的破坏,使血尿的发生率大大减少。本组无低心排综合征发生,肾血流灌注良好,尿量正常,利尿药用量少。只有2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与术中负压吸引破坏红细胞有关。

      【参考文献】

      [1]许亚珍,汪朝光.重症加强护理学[M].北京:军事医科学出版社,2001,422.

      [2]徐宏耀,吴 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13.

      [3]朱蓓莉,陈 英.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05,9(2):16.

      [4]徐宏耀,吴 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43-144.

      [5]管艳杰,张金生,张来霞.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温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01.

      [6]朱水波,殷桂林,张殿堂,等.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程度的评估[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9,6(3):148-150

    ↑上一篇:胸透诊断高血压的意义
    ↓下一篇: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