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5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2-25  浏览次数:560次

      作者:陈旭兵  作者单位:236004安徽省阜阳市,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由于老年患者的全身伴随疾病较多[1],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老年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往往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如延误治疗时机或处理不当,可引起感染的扩散,导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收集我科近10年来≥60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病人3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728±36)岁。病程12~45 d,平均(218±56) d。其中颌下间隙感染11例,嚼肌间隙感染8例,口底间隙感染6例,翼下颌间隙感染5例,眶下间隙感染3例,颊间隙感染2例。其中≥2个间隙发生感染24例(686%),35例患者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根尖周炎18例、牙周炎16例,冠周炎1例。35例患者中,未见明确伴随疾病者仅有4例,其余31例均伴有不同类型的全身性疾病,其中心脏疾病占40%(14/35),糖尿病342%(12/35),高血压314%(11/35),肺部疾病257%(9/35);兼有≥2种伴随疾病的占371%(13/35)。本组26例做过脓液细菌培养。其中12例无细菌生长,5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为链球菌,4例为大肠杆菌。

      1.2 治疗方法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采用综合治疗原则。首先必须有效地治疗和控制全身伴随性疾病,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确诊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必要时行多切口引流,每日用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庆大霉素针剂或甲硝唑最后冲洗2次,及时更换引流条以保持引流通畅。在治疗过程中,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消除顾虑。对于切开引流术,应结合良好的局部麻醉,快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2 结果

      本组29例经治疗痊愈,6例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边缘性骨髓炎、1例扩散到颞部及颈部、1例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经积极抢救治疗5例痊愈,1例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同时伴有严重的糖尿病,转入我院时已昏迷,经脑外科会诊为急性脑疝,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与患者局部及全身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组35例患者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多间隙感染24例,占686%;据调查,老年人中牙周疾病患病率较高[2],且遗留残根,较多牙齿邻接关系差,食物残渣易于存留,牙周炎、根尖周炎等经常发作容易引起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由于老年患者全身及局部的抵抗能力差,感染往往易于穿破间隙间的蜂窝组织向邻近的间隙扩散,导致老年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因病程长,病情重,抵抗力差,往往全身中毒症状比较明显。首先应密切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支持疗法,缓解中毒症状。根据患者局部出现的不同反应以及脓液的特点,可初步推断细菌类型,选用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行调整。对无细菌生长及炎症控制不佳者,应更换或联合应用抗生素;及时行切开引流术。治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化验检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做出综合判断,正确估计老年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耐受力,以明确在治疗前所需的诸方面的准备工作,遇有复杂情况,请相关科室会诊。老年患者往往认为自己年老体弱,因此,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十分重要。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切开引流术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2)严格掌握适应证,明确脓肿的部位和深度,对于无明显波动感的深间隙脓肿,可借助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无创性检查以明确脓肿的部位和深度;(3)注射麻药时的速度宜慢不宜快以减轻患者的疼痛;(4)要充分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完成以后要立即告诉病人,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5)术后可以适当给予镇静剂或止痛药,以防止和控制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35例患者无1例在治疗中出现并发症。我们认为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即使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治疗和控制患者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可以为患者成功施行各项治疗,提高治愈率,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章愉,邱蔚六,徐兵.607例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6,6(3):160163.

      [2] 余彤,刘洪臣,李颖超.高龄老年人余留牙周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3,1(2):7274.

    ↑上一篇:上颌全口义齿结构改进的应用
    ↓下一篇:埋伏阻生上颌尖牙的螺旋CT定位诊断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