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21例拔4⊥4矫正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02  浏览次数:526次

      作者:席甲瑞,杨立斌,杨涛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石嘴山

      【摘要】为总结使用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畸形、拔 4⊥4 牙矫正的疗效,对21例年龄在14~16岁的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上颌前突、下颌轻度后缩病例,采用上颌拔除4⊥4牙、下颌不拔牙。依据方丝弓技术矫治原则和矫治顺序进行矫治。结果,21例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16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正为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ANB角由(5.2°±2.5°)矫正为(3.1°±1.5°);代表面部软组织侧貌外形的Z角由(61.4°±4.0°)改变为(75.6°±5.0°)。临床应用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 类1分类骨性错畸形、拔 4⊥4 牙,矫正时间短,效果好。

      【关键词】 牙骨性错畸形,矫治,方丝弓技术

      在临床正畸治疗中,常会遇到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磨牙Ⅱ类咬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倾前突且牙弓狭窄,下颌轻度后缩,伴有程度不等的深覆和深覆盖。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包括牙性和骨性两类。牙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对面形影响不大,仅表现为牙性关系不调。本文旨在观察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拔4⊥4牙采用方丝弓技术矫正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02年8月-2007年3月诊断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者21例,均为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有上颌前突,下颌轻度后缩症状。男12例,女9例,年龄14~16岁,平均14.5岁。矫治疗程最短12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16个月。

      1.2 矫治方案

      均采取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4⊥4),采用方丝弓技术,上颌常规使用腭杠以中等支抗,上颌前牙应尽可能内收,以改善患者的侧貌外形。下颌Ⅱ类颌间牵引打开咬合,压低下前牙的同时升高后牙,矫正Ⅱ类磨牙关系为完全远中关系。

      1.3 矫治方法及步骤

      术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拔4⊥4牙,常规黏全口方丝托槽及带环,上颌制作腭杠。第一根弓丝,上下颌采用0.36 mm Ni-Ti(钛镍丝),弓丝末端回弯,排齐整平牙列。1个月后换第二根弓丝,上下颌采用0.41 mm Ni-Ti,弓丝末端回弯,继续排齐整平牙列。2个月后换第三根弓丝,上颌用0.41 mm S.S(不锈钢丝),2⊥2远中做小圈曲,21⊥12连扎,挂Ⅱ类颌间牵引,3⊥3橡皮链远中牵引,末端35°前倾弯。下颌用0.41 S.S,弓丝末端35°后倾弯。5~6个月后,待3⊥3远移到位后换第四根弓丝,上颌采用0.45 mm×0.56mm S.S,2⊥2远中泪滴闭隙曲,挂Ⅱ类颌间牵引,内收前牙。下颌采用0.45 mm×0.56mm S.S,弓丝末端15°后倾弯。3~5个月后上颌间隙关闭,上下颌第一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换第五根弓丝。上下颌用0.46 mm×0.64 mm S.S制作理想弓,上颌连续接扎2~3个月后拆除矫正器。

      1.4 头影测量方法

      头影测量用winceph 6.03e软件定点后自动分析得到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代表矫治意义的ANB角由(5.2°±2.5°)变为(3.1°±1.5°);代表软组织侧貌外形的Z角均值也由(61.4°±4.0°)改变至(75.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21例患者矫正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比较(略)

      3 讨论

      对21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上颌前突、下颌轻度后缩的病例,采用 4⊥4 拔牙模式[1],应用方丝弓技术矫治,上颌应用中等支抗,尖牙向远中移动,尽可能使切牙压低和内收,使Ⅱ类颌间牵引打开咬合,升高后牙并压低下切牙[2],2⊥2远中使用闭隙曲,关闭拔牙剩余间隙进一步调整上下颌咬合关系为完全远中关系,结果,代表上下颌关系的ANB角由平均(5.2±2.5)°减少至(3.1±1.5)°,达到正常值水平;而FMIA由平均(59±5.2)°增加到(61±6.1)°;在软组织测量项目中具有典型意义的Z角,由平均(61.4±4.0)°增加到(75.6±5.0)°,符合美貌人群的标准[3],与国外学者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患者上颌前突明显改善,下颌后缩好转,矫治效果达到了面部美观和谐,前牙的覆覆盖均达到正常值范围,磨牙Ⅱ类咬合关系调整到了完全远中关系,说明采用拔 4⊥4牙矫正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模式,是一种简单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4.

      [2]段银钟.正畸临床拔牙矫正与非拔牙矫正[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分公司,2003:42-43.

      [3]段银钟.口腔正畸临床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0-46.

     

    ↑上一篇:246例口腔颌面部损伤分析
    ↓下一篇:口腔颌面部畸形16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