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癣32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9  浏览次数:522次

      作者:孟静媛 李凤和  作者单位:063500 河北省滦南县医院口腔科(孟静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李凤和)

     

      【关键词】 舌咽淋巴环封闭 糜烂型扁平苔癣 疗效

      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癣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口腔黏膜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发病率目前在国内外人群中大约为0.12%~1%左右[1],Porten等[2]提出对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癣应高度警惕,尤其涉及舌部时,癌变的可能性更大。故早期积极有效地治疗更为重要。我院自2006年以来应用转移因子、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行舌咽淋巴环封闭对32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并随访,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癣患者,诊断及分型均以实用口腔学第1版为准[3],均为以往接受过常规治疗,如口服维生素A、E及糖皮质激素病损局部黏膜下封闭治疗后疗效不佳者,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9个月~9年。对照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1~9.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转移因子2 ml,加维生素B12500 μg与2%利多卡因2 ml混合摇匀。令患者张大口,常规消毒后,在颊脂垫尖处平行腭咽失状面进针约3~3.5 cm,其位置约在扁桃体外侧,回吸无血后,将混悬液缓慢注入。1周内封闭2次,左右侧间隔进行,6~8次为1个疗程,个别病例根据损害部位,糜烂面积大小,损害程度酌情给予加减1~2疗程。而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A、E及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常规治疗,每个月进行随访,连续随访0.5~2.5年。

      1.3 疗效评定 痊愈:糜烂愈合,病损完全消失,患者无任何不适;显效:病损消退75%以上,糜烂面基本消失,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病损消退25%,糜烂面有所减小,患者诉症状稍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病损处黏膜糜烂面无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痊愈、显效、有效3种合并计算为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癣常以水疱、破溃、糜烂为主要表现,患者有明显的自发及激发性灼痛感,临床症状较重,传统的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临床上常将激素列为治疗糜烂型扁平苔癣首选药物,但对一些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患者禁用,又不能有效地控制症状。我科采用舌咽淋巴环封闭治疗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癣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组有效率达84.4%。转移因子是一种无毒性,无抗原性的含多肽和多核苷酸的小分子物质,是细胞免疫增强剂,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细胞内病毒感染及真菌疾患有较好疗效,因而选用转移因子治疗扁平苔癣是有针对性的,该药治疗的临床观察说明疗效满意,药物效应快而强,使用方便,且无不良反应,因而是一种治疗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也是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有效方法之一[4]。舌咽淋巴环封闭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癣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咽部淋巴组织非常丰富,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位于舌根的舌扁桃体共同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入口处围成舌咽淋巴环。在腭扁桃体的外侧注射转移因子,可将供体的细胞免疫信息传递给受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转移因子还能增加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功能。舌咽淋巴环与固有口腔距离较近,又有大量的微细淋巴管相连,加速了药物扩散,使其局部有效浓度提高。此法与上臂内侧皮下注射相比,具有更大的优越性[5]。学者普遍认为扁平苔癣与精神因素、免疫学因素、代谢紊乱、全身性中胚叶异常均有密切关系。而维生素B12参与机体内许多生化代谢反应,如促进四氢叶酸类辅酶循环的作用,参与三羧酸循环。这些作用对于神经鞘中产生脂蛋白有重要意义。维生素B12还可使含巯基的酶维持于活性的还原状态,参与广泛的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维生素B12无任何不良反应,并可配合其它药物治疗[6]。维持中枢及周围有髓神经的正常代谢过程,保持上述维护功能的完整性,从而达到对口腔黏膜扁平苔癣的治愈。故目前我科采用的转移因子、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行舌咽淋巴环封闭治疗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秉琦主编.口腔黏膜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595.

      2 Porten SR,Kirly A,Olsen I,et al.Imunologie aspects of denmal and oral lichen Planus.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97,17:358366.

      3 郑麟蕃,张振康主编.第1版.实用口腔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5.

      4 王德康.转移因子黏膜下注射治疗口腔扁平苔癣.口腔医学,1996,16:205.

      5 宋欣,王宝莲.舌咽淋巴环封闭治疗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病例观察.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5,11:139140.

      6 张春阳,张晓冬,张永成,等.口腔黏膜扁平苔癣52例治疗报告.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28:258259.

    ↑上一篇: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40例治疗
    ↓下一篇:磨牙纵裂的原因分析及修复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