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600次

      作者:魏俊明,欧芳  作者单位:解放军91708部队医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关节结构比较复杂,功能较多,往往在患病之后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与精神上的苦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48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2岁,其中21~30岁39人,31~40岁21人,41~50岁10人,51~60岁6人,61~70岁1人,71~80岁1人,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程最短2周,最长7年。

      1.2 症状与体征 78例患者中,开口疼痛,咀嚼功能障碍32例,开口受限28例,关节弹响10例,开口型异常2例,有明显因素干扰2例,关节绞锁1例,有明显全身因素3例。

      2 治疗方法

      以治疗为主,配合解痉止痛疗法,如氯乙烷喷射、普鲁卡因封闭、针炙、理疗等。

      2.1 针对及功能异常的治疗 (1)根据选磨的原则调改咬,去除障碍或在磨耗过度的牙体上重开溢出道。(2)对错患者,根据条件采用正畸治疗。(3)对紧咬牙及夜磨牙的患者,可使用咬合板让下前牙均匀接触在平面上,后牙分开1 mm左右,以缓解提颌肌群的痉挛,以控制紧咬牙及夜磨牙。(4)由于磨耗、失牙深覆而使颌间垂直距离降低者,可用垫恢复其高度。(5)由于失牙所致者则修复失牙,以恢复正常的接触。

      2.2 咀嚼肌锻炼 (1)张闭口锻炼:双手握拳抵住颏部,张口时施以微力,然后闭口,缓缓而有节奏地重复铰链式运动10~20次,每日3遍,可以抑制提颌肌的痉挛。适用于张口受限的患者。(2)旋转运动:可使下颌的侧向运动和前伸运动连贯起来,左右旋转交替进行,以调整非正中位时肌肉的功能。每日3遍,每遍10~15次。适用于双侧关节弹响下颌偏摆的患者。(3)下颌导向运动:将手掌放在面部两侧,食指放在髁突外侧,当一侧髁突的滑动超过另一侧时,可用手掌控制下颌的偏摆和张口范围,以协调两侧咀嚼肌的张力平衡。每日3遍,每遍10~20次,直到两侧髁突运动协调为止。适用于两侧髁突运动失调者。

      3 预防措施

      以使咀嚼肌和颞颌关节的活动符合患者的生理功能为主,嘱患者注意以下事项:(1)勿食过硬过韧食物,纠正单侧咀嚼的习惯,坚持双侧交替咀嚼。(2)改正一侧睡眠或用手支撑下颌骨的姿式,以免过度压迫咀嚼肌及下颌骨。(3)哈欠时用手扶持下颌骨防止张口超过生理阈度。

      4 讨 论

      通过临床观察,此病发病女多于男,患者以21~30岁和31~40岁2个年龄段的青壮年人数最多。从的因素看,生长发育时期适应性强,很少出现症状,成年以后,咀嚼肌和关节逐渐定型,异常的可以引起咀嚼肌和颞颌关节的平衡失调,但也有异常在使用过程中与颞颌关节和咀嚼肌逐渐协调的情况,临床上中年以上的患者明显减少,可能与此有关。其多以关节弹响、痉挛和张口受限三大症状为主。通过观察发现,平时注意预防可以减少发病,一旦发病,应当及时采取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并辅以咀嚼肌功能锻炼,常可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上一篇:复制全口义齿的技术研究
    ↓下一篇:3DSS结合逆向工程技术建立上颌第一磨牙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