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复方牡蛎根管充填糊剂的皮肤致敏性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05  浏览次数:742次

      作者:刘梦冬,邓婧,许晓燕,孙慧斌,尚伟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 口腔内科; 口腔颌面外科

      【摘要】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根管充填糊剂——复方牡蛎糊剂潜在的皮肤致敏性。方法 采用豚鼠最大剂量试验方法,选用健康白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粉剂组、混合物组、阳性对照组(各10只),分别于皮内注射9 g/L氯化钠溶液、材料粉剂浸提液、材料混合物浸提液、50 g/L 甲醛溶液与完全弗氏佐剂的乳化液,进行初次致敏,1周后进行二次致敏,于二次致敏后第14天进行激发接触,分别于24、48、72 h后观察注射处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现象,并计算致敏率。结果 阴性对照组、粉剂组与混合物组动物均无明显致敏反应,阳性对照组出现明显红斑、水肿现象。粉剂组致敏率10%,混合物组的致敏率为0。结论 复方牡蛎糊剂作为根管充填糊剂无潜在的皮肤致敏性。

      【关键词】 根管充填材料;皮肤致敏试验;壳聚糖;豚鼠

      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与根管充填糊剂的性能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临床上常用的根管充填糊剂各有优缺点,传统的根管充填材料(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糊剂)虽然价格低廉,但有不少弊端。国外产品(如红糊,Vitapex)虽然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难以在国内普及。复方牡蛎糊剂是将传统中药牡蛎粉与羧甲基壳聚糖混合制成的一种糊剂,具有根管充填糊剂所应有的多种特性,并可能修复根尖周组织。该材料作为根管填充材料应用于临床需要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本文根据ISO109931标准[1],对该材料的必测项目——皮肤致敏性进行研究,以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的检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牡蛎壳粉(生物碳酸钙),产自渤海湾,细度200目,由中国海洋大学提供;羧甲基壳聚糖,由中国海洋大学提供;CO2恒温细胞培养箱(National Appounce)、完全弗氏佐剂(FCA,SIGMAALDRICH CO.),均产自美国。

      健康白色豚鼠40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体质量300~500 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粉剂组、混合物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

      1.2 方法

      1.2.1 材料制备 将牡蛎壳粉作为材料的粉剂,将500 mg 羧甲基壳聚糖加热溶解于10 mL双蒸水中(50 g/L),作为该材料的液剂。将牡蛎壳粉过200目筛孔后与羧甲基壳聚糖液按1.5∶1.0 (V/V)的比例混合调成糊状,待其凝固作为该材料的混合物。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16886.51997的规定,将材料粉剂及调合固化24 h的混合物粉碎后,经高温、高压消毒,按0.2 kg/L的比例溶于9 g/L氯化钠溶液中,配成200 g/L的溶液,置37 ℃细胞培养箱24 h,取其上清液即为材料浸提液。取完全弗氏佐剂按照1∶1比例分别与材料浸提液及9 g/L氯化钠溶液和50 g/L 甲醛溶液均匀混合,制备成混合乳化液。

      1.2.2 初次致敏 根据豚鼠最大剂量试验方法的要求,对各组动物采用相同处理方式皮下注射试剂: 在豚鼠背部剪毛4 cm×6 cm,消毒后于肩胛骨内侧从头向尾成对地注射6个点,每点注射0.1 mL, 阴性对照组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与9 g/L氯化钠溶液的乳化液,阳性对照组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与甲醛的乳化液,粉剂组注射材料粉剂浸提液与完全弗氏佐剂等体积乳化物,混合物组注射混合物浸提液与完全弗氏佐剂的乳化液。

      1.2.3 二次致敏 试验第7天同区域剪毛,10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涂布各注射点,24 h后各注射点涂布相应的被试液。

      1.2.4 激发接触 于二次致敏后第14天,在豚鼠腹部剪毛2 cm×4 cm,消毒后于皮内注射相应被试液0.1 mL,注射后24、48、72 h观察注射点情况。

      1.2.5 致敏性评价 按照皮肤反应程度评分标准对各注射点的反应程度记分,评分标准如下:无红斑水肿记为0分,轻度红斑水肿记为1分,中度红斑水肿记为2分,严重红斑水肿记为3分,紫红色斑并有焦痂形成、重度水肿、皮肤隆起记为4分。

      皮肤致敏试验以致敏率表示致敏的程度, 致敏率是反应评分为1分或以上的动物数占该组动物总数的百分比,即致敏率=致敏动物数/动物总数×100%。并按Mafhusson 致敏率分级标准分级:致敏率0~8% 为Ⅰ级,弱致敏物;致敏率9%~28%为Ⅱ级,轻度致敏物;致敏率29%~64% 为Ⅲ级,中度致敏物;致敏率65%~80%为Ⅳ级,强致敏物;致敏率81%~100%为Ⅴ级,极强致敏物。

      2 结果

      阳性对照组致敏动物数为10只;阴性对照组致敏动物为0只;粉剂组致敏动物数为1只,致敏率为10%,按致敏率分级标准分度为Ⅱ度,为轻度致敏物;混合物组致敏动物数为0只,无致敏性。

      3 讨论

      在皮肤致敏反应过程中,半抗原渗透入皮肤,与皮肤蛋白质结合后具抗原性。皮肤内的郎罕细胞将抗原传递给特异型淋巴细胞,其中具有长寿命的记忆细胞在激发阶段作为原始活性因子,以后再接触同一抗原时,致敏的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吸引炎细胞至局部产生反应,导致一系列有害反应。本试验采用皮内注射的方法减少了机体免疫系统对待测材料的影响,可以重新组合致敏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是致敏试验的首选方法。豚鼠最大剂量试验是国际上评价化学物引起皮肤致敏作用的经典方法,在我国已列入国家标准。

      本试验参照ISO 1099310标准[2],选用白色豚鼠作为实验动物。豚鼠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是实验动物中补体含量最多的一种动物,其补体非常稳定。因此,豚鼠皮肤对刺激反应敏感,且其迟发性超敏反应与人类相似。其中2~3月龄、体质量为350~400 g的豚鼠最适合用于过敏反应的研究。

      弗氏佐剂是免疫学上广泛应用的油类佐剂,分为完全弗氏佐剂和不完全弗氏佐剂两种。完全弗氏佐剂是在不完全佐剂的基础上加一定量的分支杆菌制成。它的高度佐剂活性是其他物质难以相比的,可使正常状态下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成为免疫原,并能启动细胞免疫。完全弗氏佐剂作为一种增强免疫反应的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放大免疫反应的程度,对于材料致敏性的检测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根管充填材料与活体组织接触后,不可避免地会与体液、组织间液发生作用,对活体产生影响。本试验选用9 g/L氯化钠溶液作为浸提递质,使待测材料浸提液的性质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似。

      本试验复方牡蛎糊剂未显现出皮肤致敏性与该材料的性质有关。羧甲基壳聚糖是壳聚糖分子中引入羧甲基得到的一种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对多种口腔重要厌氧菌有抑制作用[3]。而且它可直接作用于骨母细胞,促进其分化和骨矿物质的合成,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加速骨基质的形成和修复作用。在降低血糖水平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4],在医学各个领域正在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5]。在口腔医学中,已有学者在研究其在龋病防治、盖髓术和牙周病方面的应用[6]。

      牡蛎粉是海洋甲壳类动物牡蛎的外壳研磨所形成的粉剂。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多种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复合物,其组成与根管壁的成分相近,可提供大量的钙离子。将牡蛎粉与羧甲基壳聚糖联合应用具备根管充填剂应具备的一些特性,将其应用于根管治疗有着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学基础。

      在本试验中,粉剂组中有个别位点出现轻微过敏反应,这可能与牡蛎粉中成分多样,而其中完全弗氏佐剂又最大限度放大了材料的致敏性,以及动物对致敏原个体差异性有关。

      本试验仅为该材料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能否应用于临床,尚需通过其他的实验研究以对其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而定。

      【参考文献】

      [1]ISO109931: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1: Evaluation and Testing[S]. 3rd ed. Switzerland:ISO copyright office, 2003:8.

      [2]ISO1099310: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10: Tests for irritation and Sensitization[S]. 2nd, Switzerland:ISO copyright office, 2003:15.

      [3]唐涛,薛毅,信玉华,等. 羧甲基壳聚糖对口腔重要厌氧菌的抑菌性能评价[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15(6):337339.

      [4]阎春玲,刘万顺,刘兵. 低分子水溶性壳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4):352353.

      [5]綦秀芬,刘桂菊,李恩泽.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J]. 齐鲁医学杂志, 2002,17(4):364366.

      [6]刘晓勇,李玉晶,赵宝荣. 用甲壳胺直接盖髓的实验研究[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1,15(5):336338.

    ↑上一篇:西北某部官兵口腔疾病治疗条件问卷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一次印模法修复全口义齿固位效果的临床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