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1  浏览次数:622次

    李运阳 (贵州省思南县民族中医院口腔科,贵州 思南 565100)

    [摘 要] 目的:探究性分析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采用中药治疗口腔溃疡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近期疗效:2~9 d后溃疡面愈合,两组相比,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远期疗效:两组对比,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溃疡面愈合率高。

      [关键词] 口腔溃疡;复发;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分析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溃疡性损害疾病,常见且多发,发作时剧烈疼痛。中医学认为,此病由于情志不遂,素体虚弱,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脾失健运、肝失条达、肝郁气滞,郁热化火、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而患病。长期的反复发作将使患者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直接影响,引起代谢紊乱,出现口臭、慢性咽炎、头晕、恶心、乏力、便秘、精力不集中、发热、失眠、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产生恶变或癌变。我院采用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其中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0~60岁;病程1~20年;发病周期平均每年6~9次,8~10 d/次;分型:轻型14例,重型18例,口炎型13例,白塞病5例;中医辨证为心脾积热型24例,阴虚型12例,阳虚虚阳上越型14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2~60岁;病程1~20年;平均每年6~9次为发病周期,8~10 d/次;分型:轻型14例,重型17例,口炎型13例,白塞病6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方法

    治疗组:内服中药:分三型施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心脾积热型: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舌尖部溃疡病发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突起的红肿边缘,灼热疼痛,舌质红,夜寐不安,小便短赤,脉数。治用清胃散加减:生石膏20 g,淡竹叶10 g,升麻10 g,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木通10 g,甘草10 g,黄连5 g,丹参10 g。阴虚型: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溃疡呈圆形、椭圆形,数量少,呈散在性,周围微红不肿,伴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用甘露饮加减:天门冬10 g,麦门冬10 g,丹参10 g生地黄10 g,石斛10 g,熟地黄10 g,茵陈15 g,甘草10 g,乌梅10 g。阳虚型:溃疡面呈白色,周围未见红肿,伴畏寒肢冷,便溏,舌苔白腻,脉沉弱。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甘草10 g,附子5 g,干姜10 g,党参10 g,白术10 g,黄芪10 g,陈皮10 g甘草10 g。  外用药:煅炉甘石20 g,冰片3g,煅人中白10 g,枯矾、儿茶、珍珠粉各5 g。共研细末,溃疡发作期每天外敷溃疡面2次[1]。

    对照组:发作期服西地碘片0 8 g,3次/d含服;溶菌酶片20 mg,3次/d含服。泼尼松2 5~5 mg,2次/d,服3~6 d。转移因子1支,1周2次,用2个月。

    2 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溃疡面愈合后2年内未复发。显效:溃疡愈合后2年内复发,但复发次数较之前减少3~5次,发作时间减少3~5 d,发作程度较前减轻。有效:发作次数、程度较前好转,但尚未达到显效标准者。无效:治后复发情况同前者。  近期疗效:溃疡面于2~9 d愈合。溃疡愈合时间观察:治疗组:心脾积热型24 例,2~3 d愈合9例,3~5 d愈合7例,5~7 d愈合5例,7~9 d愈合3例;阴虚型12例,2~3 d愈合2例,3~5 d愈合5例,5~7 d愈合3例,7~9 d愈合1例;阳虚型14例,2~3 d愈合2例,3~5 d愈合5例,5~7 d愈合6例,7~9 d愈合2例。对照组50例,2~3 d愈合12例,3~5 d愈合15例,5~7 d愈合14例,7~9 d愈合9例。两组对比,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  远期疗效:治疗后随访2年。治疗组心脾积热型24例,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阴虚型11例,痊愈6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阳虚型14例,痊愈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2]。两组对比,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由多系统因素引起的口腔表现,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本病病因复杂,内外因交错影响,个体亦存在明显差异,临床表现并非典型,中医亦较难辨证。特别是在间歇期间无阳性表现,所以要求从全面来看,操作要具体,在注意患者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顾及局部病损以及习惯、环境、起居等因素的影响,整合后进行辨证。发作期通过这些药物:即中药清热泻火、滋阴清热、健脾益气、或温肾助阳药物补拙扶秀,恢复并保持阴阳平衡,从而免疫机能低下得到纠正,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达到预防复发目的[3]。

    本病属虚证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且溃疡修复较慢,我院以治本为标准拟定相应专方,有规律地间断服用。配合外用药,其不溶解的细微粉末用于溃疡面吸附溃疡表面的渗出液,起到吸附剂的作用,减少外界的刺激,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发作期间,外用药对于修复溃疡效果极佳,症状可得以有效控制、有效促进溃疡面愈合。外用方具有消炎止痛、收敛生肌之效。通过整体治疗措施调整脏腑、气血、寒热、阴阳、虚实之偏颇,综合起来起调整免疫功能作用。久病入络,各型中均加入活血化瘀药,以活血通络改善循环,促进疮口愈合,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溃疡面愈合率高,可广泛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周永利,王丽荣 双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新中医,2006,38(2):90

    [2] 张玉溪 愈疮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2例临床观察 河南中医,2005,25(3):48

    [3] 周启迪,肖 斌 口腔溃疡的药物治疗 社区医学杂志,2006,4(04X):34

    ↑上一篇:口腔颌面部淋巴瘤38例误诊原因分析
    ↓下一篇:葡萄糖酸氯已定含漱液对口腔黏膜刺激性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