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多帕菲联合方案用于乳腺癌术前化疗32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09  浏览次数:677次

      作者:张建刚 黄挺 张志娣 李勇 黄伶    作者单位: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摘要】  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32例,均予DP方案(多帕菲+顺铂)术前化疗,每2周1次至少3个周期以上,并于最后周期结束后半个月内行根治性手术。全组临床完全缓解率(CR)为25.0%,有效率(CR+PR)为81.3%,且有31例按期完成手术治疗。ER(-)组CR率为46.2%,ER(+)组为10.5%。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术前 药物疗法 辅助

      乳腺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术前化疗已得到应用,尤其是在手术切除困难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对3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多帕菲联合方案的术前化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32例。全部患者在化疗前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并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其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正常,能耐受化疗。年龄37~64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分期为Ⅱb期及Ⅲ期,其中T3N0M0 11例,T1N2M0 8例,T2N2M0 5例,T3N1~2M0 6例,T4N0~1M0 2例。ER阳性(+)19例,ER阴性(-)13例。

        1.2 化疗方案

        采用DP方案:多帕菲80~100mg静滴,第1天;DDP 60~80mg静滴,第2天。以上方案每2周重复。每例均完成了3个周期,部分达到4个周期,并于最后1个周期结束后半个月之内择期行根治性手术。

        1.3 支持治疗

        化疗前3天起及化疗期间均口服宜利治片160mg2/d减轻化疗反应,并予欧贝针、胃复安针止吐治疗。血WBC<2.0×109/L时予瑞白针升白细胞治疗。全组32例中,31例均能完成手术切除治疗。

        1.4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均按照WHO标准。

        2 结 果

        本组患者经术前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率(CR)为25.0%,有效率(CR+PR)为81.3%,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为21.9%(7/32),且有31例按期完成手术治疗,见表1。ER(-)组CR率为46.2%(6/13),高于ER(+)组的10.5%(2/19)(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脱发等(见表2),经对症治疗后能缓解。

        3 讨 论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且有易发生血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因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而影响生存率。国内外多项研究[1]认为手术后远处转移多是由于患者在术前已存在淋巴结和骨髓的微小转移灶。据临床资料分析,全部初诊的乳腺癌患者中,有半数以上已发生血行转移。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晚期,实则多已存在周身微小转移。动物模型研究证实:原发肿瘤切除后,转移灶肿瘤迅速增长,抗药细胞数量也大增[2]。对Ⅲ期乳腺癌患者以全身治疗(术前化疗)作为第一步治疗手段,较术后才开始辅助化疗更为合理[3]。

        与术后辅助化疗相比,术前化疗有明显的优势,其价值和意义有:①术前化疗可使乳腺癌原发灶和腋淋巴结转移灶缩小,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有效降低全乳切除率[4];同时使已有的全身微小转移灶得到控制,降低复发率。②术前化疗的疗效与预后相关,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的肿瘤个体预期可以获得良好的远期生存效果[5]。国内张斌等[3]报道术前化疗后肿块缩小50%以上者,其5年和8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肿瘤缩小不足50%者。③术前化疗为治疗敏感性研究提供了平台,可以指导术后辅助化疗用药方案。

        文献报道术前化疗的有效率为57%~83%,CR率在20%左右[6],其常用方案以含蒽环类和/或紫杉类为主。近年来为了提高术前化疗的疗效,新的化疗方案和新药被不断应用。多西紫杉醇(多帕菲)是一种半合成的紫杉醇类药物,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和杀伤作用,是目前乳腺癌化疗中最具活性的药物之一。多项研究表明,无论是单药或联合化疗,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都显示出突出疗效[7,8]。本组患者术前化疗后CR率为25.0%,有效率为81.3%,与文献报道相近,可能与患者分期晚、化疗药物剂量偏低和疗程数少有关。研究表明,缩短用药间隔[9]或用大剂量多西紫杉醇(100mg/m2)[10]再辅以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可获得更高的缓解率和良好的耐受性。本研究提示雌激素受体阳性是影响术前化疗完全缓解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Schwartz GF, Mehzev AJ, Buzdar AU, et 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before definitive treatment for stageⅢcarcinoma of the breast [J]. Arch Surg,1987,122:1430-1435.

    [2] Fisher B,Satter EA, Rudock C, et al. Presence of a growth stimulating factor in serum following primary tumor removal in mice[J]. Cancer Res,1989,49:1996-1998.

    [3] 张斌, 蔡玉娥, 张齐, 等.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远期效果[J].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7-280.

    [4] Rouzier R, Mathieu MC, Sideris L, et al.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fter neoadjuvant anthraeyeline-based chemotherapy for large breast tumors[J]. Cancer,2004,101(5):918-925.

    [5] Reitsamer R, Peinfinger F, Rettenbacher L, et al.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 J Surg Oncol, 2003,84(2):63-67.

    [6] Collecchi P, Baldini E, Foster E,et al. Primary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 Eur J Cancer,1998,11(34):171-174.

    [7] Estevez LG, Cuevas JM, Anton A, et al. Weekly docetaxel a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tageⅡand Ⅲ breast cancer:efficacy and correlation with biological markers in a phase Ⅱ, multicentre study[J]. Clin Cancer Res,2003,9(2):686-692.

    [8] von Minckwitz G,Costa SD, Eiermann W, et al. Maximized reduction of primary breast tumour size using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with doxorubicin and docetaxel[J]. J Clin Oncol,1997,17(7):1999-2005.

    [9] Culine S, Romieu G, Fabbro M, et al. Reducing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cycles using standard doses of docetaxel and lenogastrim support:a feasibility study[J]. Cancer,2004,101(1):178-182.

    [10] Paciucci PA, Raptis G, Bleiweiss I, et al. Neoadjuvant therapy with dose-dense docetaxel plus short-term filgrastim rescue for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 Anticancer Drugs, 2002,13(8):791-795.

    ↑上一篇:免疫重建荷人卵巢癌-SCID鼠模型的建立
    ↓下一篇:γ刀治疗92例脑转移瘤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