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直肠癌脾脏转移破裂一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11-25  浏览次数:749次

    直肠癌脾脏转移破裂一例报告作者:王洪江 罗海峰 王玉林 李克军 王忠裕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外科 (辽宁 大连 116011)    【关键词】  直肠肿瘤·肿瘤转移·脾肿瘤·脾破裂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3岁,于2008年3月20日因“大便便条变细伴血便1年余”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直肠指诊距肛缘4.0 cm触及环腔生长肿物,质硬,表面不平,上缘不能触及。B超、螺旋CT检查肝、胆、脾未见异常。肠镜检查提示直肠癌,病理诊断:直肠印戒细胞癌。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位于直肠下端,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印戒细胞癌侵及全层,直肠系膜淋巴结4/4阳性。术后12 d因翻身转换体位突发左上腹持续性疼痛,盆腔引流管引出暗血性液约800 mL,经止血、输血治疗,血色素进行性下降,再次手术探查。术中见腹腔积血约2 000 mL,脾周可见凝血块,脾脏约12.0 cm×12.0 cm大小,表面光滑,下极可见3.0 cm裂口,未及结节及肿块,与膈肌、侧腹壁无粘连,脾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脾切除术,剖面脾实质均匀,未见结节,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脾组织内印戒细胞癌转移。术后因合并肺栓塞死亡。2 讨论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肝、肺和盆腔等处淋巴结,脾转移罕见。MCS发生率约占所有脾恶性肿瘤的2%~4%,其原发灶按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卵巢癌、肺癌、食管贲门癌、鼻咽癌、乳腺癌,国内仅有王如然[1]2001年报道直肠癌脾转移1例。    直肠癌脾转移少见的原因可能与脾具有免疫反应功能,能够抑制转移恶性细胞繁殖有关[2]。此外也有学者认为癌细胞经过淋巴结、肝、肺再进入脾脏形成转移灶,使脾接触瘤细胞的机会大幅降低[3-4],其转移途径有:经脾静脉、脾动脉的血道转移,淋巴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和邻近器官癌组织直接侵犯,其中血道转移为主要转移方式[5-6]。    MCS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原发瘤有关的表现,自身多无临床表现和体征[5,7-8]。由于瘤细胞破坏脾组织,以自发性脾破裂为首发症状的更为罕见[9]。MCS可分为结节型、弥漫型、粟粒型和被膜型,其中大多数可通过肉眼检出,约有1/3患者是术中或术后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才确诊的。因此MCS术前诊断困难,存在不同程度上漏诊和误诊。主要是MCS少见,对其认识不足;临床表现及病变复杂导致只关注原发癌而忽视MCS或将MCS视为原发癌。本例患者术前无脾区不适、B超检查脾大小、形态未见异常,术中探查未及脾结节,术后12 d以突发左上腹持续性疼痛,腹腔内出血再次手术探查时证实脾破裂,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型脾组织内印戒细胞癌转移,与直肠癌病理组织学类型相同。   B超是最方便的诊断方法,表现为实质不均、结节状低回声改变,边界清楚或不规则,也可表现为囊性改变或牛眼征。CT和MRI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脾脏的大小、脾脏转移灶的大小和多少,而且可以明确脾脏和周围脏器的关系。但对于弥漫型MCS上述影像学检查帮助不大,本例即属该种情况[10]。    外科手术切除脾脏是MCS治疗主要方法,如为孤立性脾转移结节,脾切除术后应辅助放化疗;MCS多伴有其他脏器转移,多不能手术切除,应进行综合治疗;MCS不行治疗可发生自发性破裂大出血,病死率约为33.3%[11],可急诊行脾切除术。    MCS的预后与原发肿瘤性质关系密切,多为原发肿瘤通过血道转移所致,因此预后不佳,1年内病死率达50%[12]。【参考文献】  [1] 王如然.直肠癌脾转移一例[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1,4(3):149.  [2] 华积德.肿瘤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144-2150.  [3] 姜文国,王文治.转移性脾肿瘤[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15(5):266.  [4] Berge T. Splenic metastasis: frequencies and pattens[J]. Acta Pathol Microbiol Scand A, 1974,82:499.  [5] 刘复生,孙风林,果红.32例脾转移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1993,73(1):43-47.  [6] 张兆祥,朱忠尧.脾转移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55-58.  [7] Chmidt BJ, Smith SL. isolated splenic metastasis from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J]. Soutnern Medical Journal, 2004,97(3):298-300.  [8] Lam KY, Tang V. Metastastic tumors to the spleen: a 25-year clinicpathologic study[J]. Arch Pathol Lab Med, 2000,124(4):526.  [9] 张兆祥,方忠,叶军平.脾转移癌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585.  [10] 赵炜,闫洪飞.脾转移癌3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回顾[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2):125-126.  [11] 姚育修,薛建元.原发性脾肿瘤(附112例综合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1989,4(4):228  [12] 涂朝勇,章平禄,邵初晓,等.脾转移性肿瘤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J].肝胆外科杂志,2003,11(6):432.

    ↑上一篇:P504s、P63和Ck34βE12联合检测在前列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金属硫蛋白在消化管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