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EGFR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10-03-01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陈斌    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 【摘要】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成为胃癌预后指标和分子靶向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具有随访资料的103例胃癌标本中EGFR蛋白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103例胃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2.7%(44/103),在胃正常组织中无表达;②EGFR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③EGFR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表达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5.2个月,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EGFR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②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为IMCC225、ZD1839、OSI774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胃癌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胃癌 EGFR 预后 分子靶向治疗

        在肿瘤基因水平上寻找新的预后指标并开展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也不断出现。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并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在103例胃癌组织与20例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胃癌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对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胃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的225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06年1月,随访时间为2~6年。将有随访结果且资料完整(有完整原癌病灶、淋巴结和癌旁组织)的103例胃癌组织作为实验组,103例胃癌患者的正常切缘组织中随机抽取2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67例,女性36例;年龄31~78岁,平均(57.97±12.28)岁。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为(57.95±11.83)岁。

        1.2  试剂和仪器

        1.2.1  试剂  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一抗为MAB0196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Human EGFR(克隆号EGFR/113,批号50929196A3)。试剂盒选用即用型免疫组化(IHC)二步法EliVisionTM 广谱染色试剂盒。

        1.2.2  仪器  石蜡切片机(SHANDON AS325);显微镜(OLYMPUS BX40);电热恒温干燥箱(56℃~65℃,上海跃进医疗器械一厂,标准号:ZBY14983,型号:GZXDH50×55);微波炉(WHIRL POOL VIP202S 850W)。

        1.3  方法

        免疫组化(EliVisionTM二步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65℃烤片2~4h;(2)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3) 蒸馏水冲洗2min;⑷抗原修复:本实验用法为浸泡于枸橼酸盐缓冲液(PH 6.0)中,在功率850W的微波炉中加热11min,放至室温后用蒸馏水冲洗2min;(5)浸泡于3% H2O2中,在功率350W的微波炉中加热2min  30s,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6)蒸馏水冲洗2min;(7)PBS冲洗,2min×3次;(8)滴加适当比例稀释的一抗或一抗工作液,37℃孵育1h;(9)PBS冲洗,2min×3次;(10)滴加试剂1(polymer helper),37℃孵育20min;(11)PBS冲洗,2min×3次;(12)滴加试剂2(poly peroxidaseantimouse/rabbit IgG),37℃孵育30min;(13)PBS冲洗,2min×3次;(14)DAB显色5min;(15)自来水充分冲洗,复染;(16)脱水,透明,封片。

        1.4  结果判断

        每批实验设阳性和阴性对照。EGFR阴性:细胞膜无棕黄色颗粒样沉淀;阳性:细胞膜有棕黄色颗粒样沉淀。染色分级:整张切片无一个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10%(+);阳性细胞数10%~50%(++),阳性细胞数>50%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生存期分析采用Lifetables法,生存期曲线显著性的比较用Wilcoxon(Gehan)法。

        2  结果

        2.1  EGFR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

        EGFR阳性反应物质主要位于胞膜,少部分位于胞浆,其表达呈明显的异质性。EGFR在20例胃正常组织中均无表达。103例胃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42.7%(44/103),见图1。

        2.2  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EGFR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见表1。

        2.3  胃癌EGFR蛋白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

        EGFR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0个月,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5.2个月;EGFR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3  讨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Ⅰ型受体家族,其家族包括EGFR HER1、HER2、HER3、HER4四种同源受体。EGFR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粘附、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1]。

        本实验中EGFR蛋白在103例胃癌中的表达率为42.7%,而在胃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可作为胃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与刘正新[2]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我们还发现,EGFR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长部位、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在侵及浆膜层的胃癌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层者(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胃癌中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P<

        a: 中分化腺癌,EGFR表达(-);b: 中分化腺癌,EGFR表达(+);c:中分化腺癌,EGFR表达(++);d:高分化腺癌,EGFR表达 (+++) 表1  EGFR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0.05),临床分期为Ⅲ期和Ⅳ期胃癌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胃癌(P<0.05),表明EGFR阳性表达的胃癌局部侵袭性更大,EGFR被激活并参与胃癌的浸润及淋巴转移,而随着肿瘤的浸润、转移能力的增强和病情的进展,EGFR表达也增强;孙学军[3]等人研究表明,EGFR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差,术后生存期短于阴性者,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

        EGFR作为治疗靶点的前景被普遍看好。近年来,国外多个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对近百种抗EGFR药物的抗瘤作用进行了研究,有的药物己进入临床应用,这在肺癌的研究中较为深入。ZD1839(Gefitinib),即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头颈部肿瘤等也证实有效;OSI774也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IMCC225(cetuximab)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先进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抗肿瘤细胞增殖机制为抑制EGFR表达阳性的癌细胞CDK2的活性,并伴有cyclinA、cyclinE相关的组蛋白H1激酶活性的明显下降,同时上调细胞周期抑制剂p27KIP1的mRNA表达,形成p27KIP1CDK2复合体抑制剂,诱导细胞在G1期停滞,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IMCC225与放化疗联合应用时,许多预后较差的晚期肿瘤取得了完全缓解。目前有关IMCC225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中[49]。

        EGFR在胃癌的浸润、促进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EGFR在胃癌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为IMCC225、ZD1839、OSI774等分子靶向药物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Tamas P,Solti Z,Bauer P,et al.Mechanism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gulation of Vav2,a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for Rac[J].J Biol Chem,2003,278(2):51635171.

    [2] 刘正新,陈宝雯,杨贵彬,等.PCNA、EGFR、TGFβRⅠ和TG Fβ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7):378379.

    [3] 孙学军,王荣,许延发,等.胃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临床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1998,21(11):576577.

    [4] 罗荣城,韩焕兴.肿瘤生物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7859.

    [5] Herbst RS.Dosecomparative monotherapy trials of ZD1839 in previously tre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J].Semin Oncol,2003,30(1):3038.

    [6] Morris C.The role of EGFRdirec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2,75(1):557579.

    [7] Ritter CA,Arteaga CL.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in solid tumors[J].Semin Oncol,2003,30(1):311.

    [8] Huang ZQ,Buchsbaum DJ,Raisch KP,et al.Differential responses by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 lines to prolonged exposure to Erbitux (IMCC225) antiEGFR antibody[J].J Surg Res,2003,111(2):274283.

    [9] Blackledge G,Averbuch S.Gefitinib('Iressa', ZD1839)and new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J].Br J Cancer,2004,90(3):566572.

    ↑上一篇:HIF1的表达与脑膜瘤微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的关系
    ↓下一篇:甲状腺滤泡状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