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人β防御素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0-03-04  浏览次数:429次

    作者:熊盛道    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 探讨人β防御素2(hBD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32例不同类型肺癌的标本,每份标本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其hBD2的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hBD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其表达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病理类型的癌症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免疫组化显示hBD2在肺癌组织表达较正常组织高。结论 人β防御素2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病机制,其表达水平可能与肺癌病情进展有关。

    【关键词】  β防御素 2 肺癌 蛋白质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人β防御素2(hBD2)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由4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多肽[1]。hBD2与其他防御素家族成员一样,基因定位于人的8p22~p23.1[2]。依据一级结构和二硫键形成次序不同,防御素可分为α和β两个亚家族,α防御素由中性粒细胞和小肠潘氏细胞合成并储藏于胞浆颗粒中,β防御素主要由于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hBD2在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方面,Ganz曾报道过防御素能够裂解肿瘤细胞,以后也有一些关于防御素细胞毒作用的报道[3],然而hBD2在肺癌方面的研究尚少。本文拟检测hBD2在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

        一抗AntihBD2购自Manufacturing & Developing Recombinant Cytokines,辣根酶标记兔抗山羊IgG(H+L)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及其余试剂购自武汉凌飞公司。

        1.2  病例和组织标本

        病例和标本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2005年11月~2006年2月共32例肺癌标本(包括12例小细胞肺癌和20例非小细胞肺癌),每例标本切下后均立即收集癌组织及其周边正常肺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经病检证实)置于-75℃冰箱内保存,所有病例在术前均没有接受放化疗处理。

        1. 3  方法

        1.3.1  组织总蛋白的提取  参照<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3版,采用裂解缓冲液进行组织总蛋白的提取[4]。

        1.3.2  蛋白浓度的测定  用pharmacia biotech 公司生产的Ulterspe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进行直接蛋白浓度的测度。

        1.3.3  Western blot印迹  每例标本取总蛋白50μg,采用TricineSDSPAG电泳中小分子多肽分离方法。蛋白分层后,用60V电压2h将蛋白转移到PVDF膜上,5%脱膜奶封闭1h,按0.2μg/ml的浓度加入一抗(AntihBD2、βactin抗体)37℃孵育2h,抗体洗脱液TBST洗3次,每次10min。按1∶500加入辣根酶标记兔抗山羊IgG(H+L)二抗37℃孵育2h,TBST在脱色摇床上洗2次,每次10min。加ECL发光剂,显影、定影。X光片洗涤干燥后,并登记记录。

        1.3.4  X光片显影结果测定  用Biorad对实验所得X光片显影结果进行灰度扫描。测定目的条带的灰度值、βactin灰度值及二者比值。

        1.3.5  免疫组化法  将制好的石蜡组织切片,经二甲苯脱蜡及梯度酒精水化后,0.01mol/L枸橼酸缓冲液中100℃持续15min进行抗原修复,免疫组化染色按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显著性差异检验以t及校正t检验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D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Fisher LSD作方差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作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癌症组和正常组的Western blot结果见图1。

        上一条带1、2、3、4为对应Ⅰ、Ⅱ、Ⅲ、Ⅳ期的正常组织,5、6、7、8为相应不同分期的癌组织;下一条带为相应标本的βactin内参照

        图1  肺癌组和正常组的Western blot杂交结果

        2.2  肺癌患者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hBD2与βactin灰度值比值的±s分别为(0.78±0.29)和(0.43±0.18),采用t检验得知其分别来自不同的总体,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根据性别分组其中男21例,其灰度值±s为(0.72±0.15);女11例,灰度值±s为(0.85±0.29),采用校正t检验其结果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组,≤60岁13例和>60岁19例分组及组织病理类型分组,小细胞肺癌组12例和非小细胞肺癌组20例,采用校正t检验其±s值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hBD2的表达  见表1。表1  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hBD2的表达 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之间比较, P<0.05    在对不同TNM分期的4期比值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Fisher LSD方差分析: F=108.625,P=0.000,由此可知4期之间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TNM  4期癌症组织中的hBD2与βactin灰度值比值差异表现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可见各期比值的均数随着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其表现与图1中hBD2的表达结果基本吻合。

        2. 5  癌旁正常组织、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染色组化结果见图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在肺癌的治疗中,通过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对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为肺癌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Ganz等在纯化的防御素对人及小鼠肿瘤的作用的研究中发现,防御素能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特别是对抗肿瘤坏死因子的细胞系和抗NK细胞毒因子的细胞系。它能和靶细胞膜结合,引起细胞骨架易位,从而灭活靶细胞;同时还发现其活性由微丝、钙调节蛋白和溶酶体调节,裂解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5]。Biragyn等[6]研究认为:β防御素是作为一种内源性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配体,与肿瘤的抗原结合后,直接作用于

        a:小细胞肺癌经DAB染色后,图中棕黄色为阳性显色,细胞内外均可见到;b:非小细胞肺癌同A处理后;c:正常组织DAB显色

        图2  小细胞癌组织、非小细胞癌组织、正常肺组织中hBD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P法,×100)

        未发育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让其发育成熟,从而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肺外其他组织的研究中也发现hBD2在肿瘤免疫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口腔肿瘤的hBD2研究中,通过原位杂交法定性定位及PCR半定量分析发现:口腔肿瘤病变组织周围的Langerhan细胞内也有hBD2的高表达现象,通过对培养口腔癌SCC9细胞株给予LPS和TNFα刺激,hBD2的表达水平会随刺激而增强[7]。Halder等[8]人在通过对各种恶性肿瘤如:浆细胞癌、肺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研究中发现,hBD2能与一些细胞因子如TNFα相互作用或激活细胞的表面受体而裂解肿瘤细胞。

        本研究通过对hBD2在肺癌及癌周正常组织配对样本进行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表明:癌症组织中hBD2的表达与其在癌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BD2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病机制。结合临床资料显示Western blot杂交半定量值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与肺癌患者TNM分期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而随着癌症的进展其表达逐渐增加,提示其表达水平可能作为肺癌预后评价指标之一。由免疫组织化学图片可知hBD2在肺癌组织分布较广泛,而在正常组织分布较少,hBD2不仅存在于细胞胞浆内,在细胞膜及细胞间隙也可见其阳性染色。因此,采用快速组织化学原位染色有可能为临床手术范围提供参考。而且研究hBD2参与肺癌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

        由于本实验样本数量有限,采取针对hBD2的有关治疗是否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同时其具体发病机制也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Harder J, Bartels E, Christophers JM,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beta defensin 3, anovel human inducible peptide antibiotic [J]. Biochem, 2003, 276(8): 57075715.

    [2] Harder J, Siebert R, Zhang Y, et al. Mapping of the genneencoding human beta defensin 2 (DEFB2) to chromosome region 8p22p23.1[J]. Genomics, 1997, 46(3): 472480.

    [3] Lichtenstern A, GanZ T, Eselsted M, et al. In vitro tumor cell cytolysis mediated By peptide defensins of human and rabbit granulocytes[J]. Blood, 1986, 68(6): 14071415.

    [4] J 萨姆布鲁克,EF 费里奇,T曼尼阿蒂斯.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金冬雁,黎孟枫,张励,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881887.

    [5] Alan KL, Tomas Ganz, Theminh Ngvgen, et al. Mechanism of target cytolysis by peptide defensins: Target cell metabolic activities, possibly involving endocytosis, are crucial for expression of cytotoxicity[J]. J immunol, 1998, 146(15): 24862694.

    [6] Biragyn A, Ruffini PA, Leifer CA, et al. Tolllike receptor 4dependent activi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by βdefensin 2[J]. Science, 2002,298(1): 10251029.

    [7] Mizukawa N, Sugiyama K, Ueno T, et al. Defensin1 an antimicrobial peptide present in the saliva of patients with oral disease[J]. Oral Dis, 1999, 5(2): 139142.

    [8] Halder TM, Bluggel M, Heinzel S, et al. Defensins are dominant HLADRassociated selfpeptides from CD34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different tumor patients(plasmacytoma,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J]. Blood, 2000, 95(9): 28902896.

    ↑上一篇: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下一篇: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法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