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良恶性骨肿瘤骨型碱性磷酸酶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0-04-08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张胜祥 作者单位:435300 湖北蕲春,蕲春李时珍医院

      【摘要】 目的 检测良性和恶性骨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的活性,研究TALP和BALP在良恶性骨肿瘤的差异,观察手术治疗前后TALP和BALP的变化及治疗监测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BALP和速率法测定TALP水平。结果 恶性骨肿瘤组血清TALP和BALP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组(P<0.01);手术治疗后两组1、2、3周血清TALP和BAL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血清TALP和BALP均为骨肿瘤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又一灵敏、简便的生化指标,且血清BAL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血清TALP。

      【关键词】 骨肿瘤 总碱性磷酸酶 骨型碱性磷酸酶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骨肿瘤的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结合手术前后的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本研究检测血清中的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以观察TALP和BALP在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在监测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3月~2007年8月本院骨肿瘤科收治的患者,所有骨肿瘤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1.1.1 恶性骨肿瘤组 4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包括骨肉瘤32例、尤文肉瘤、软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横纹肌肉瘤各1例,脂肪肉瘤、骶骨脊索瘤各2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8~71岁,平均22岁。

      1.1.2 良性骨肿瘤组 4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包括骨软骨瘤6例、纤维瘤、血管瘤各4例,9例骨样骨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神经鞘瘤、脂肪瘤、骨巨细胞瘤各2例、血管脂肪瘤、骨囊肿、生长活跃的纤维组织细胞瘤、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各1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0~60岁,平均21岁。

      1.1.3 手术治疗组 骨肉瘤22例、骨软骨瘤3例、纤维瘤3例、血管瘤2例、骨样骨瘤8例、脂肪瘤2例、骨巨细胞瘤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8~65岁,平均25岁。

      1.2 标本采集 除恶性骨肿瘤化疗组采集化疗后标本,其他各组患者的血样均在做治疗前采集。所有标本均在早晨空腹用没有任何抗凝剂的带有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4 ml静脉血,抽取后立即送至检验科离心,取血清放-80 ℃冰柜保存。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和AT/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意大利),试剂为利德曼公司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所有数据以(x±s)表示。

      2 结果

      恶性骨肿瘤组患者血清TALP和BALP水平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组,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2、3周血清TALP和BALP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2。表1 各组骨肿瘤患者血清TALP和BALP结果注:与良性骨肿瘤组比较,*P<0.01表2 血清TALP和BALP骨肿瘤手术治疗前后水平变化

      3 讨论

      在骨科领域内骨肿瘤占有重要地位。骨肿瘤的诊断必须是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此外,生化测定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诊断手段[1]。血清中的总碱性磷酸酶(TALP)水平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成骨细胞活性的一个标志物,但由于TALP是由多种同工酶组成的一组专一性较低的酶,所以在骨疾病的应用中缺乏特异性。而血清中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是专门针对TALP中的骨型所做的检测,所以特异性强。BALP出现于骨基质成熟期,是骨形成中期指标,是成骨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在骨形成及骨矿化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骨矿化时,BALP分解有机磷化合物,产生无机磷酸盐离子,再和钙离子形成羟基磷灰石,然后通过与骨钙素结合,黏附于胶原之间,至此被钙化的成骨细胞转变为骨细胞,完成骨化过程。当成骨细胞变为骨细胞时,此酶的活性逐渐下降。

      研究证明骨肿瘤患者血清中TALP和BAL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2]。在本研究中,恶性骨肿瘤组的血清TALP和BALP水平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组。提示血清TALP和BALP均为骨肿瘤临床诊断一灵敏、简便的生化指标,并为鉴别诊断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监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周TALP和BALP水平,发现术后TALP和BALP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肿瘤彻底清除后血清TALP和BALP活性是降低的。因此对于病情监测来说,在术后治疗过程中检测血清TALP和BALP水平起到其他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血清TALP和BALP活性的监测以及动态观察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疾病的预后等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为骨代谢的指标,血清BALP比多器官来源的TAL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文献报道[3]证实BALP在骨疾病时比TALP更为敏感,所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对骨肿瘤患者应加做BALP的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会具有更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33.

      2 杨志平,霍延青,孙广智,等.碱性磷酸酶骨同工酶的测定及其与骨肉瘤的相关性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6,44(6):611-613.

      3 Costa L,Demers LM,Gouveia-Oliveira A,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peptide-bound collagen type Ⅰ cross-links Ntelopeptide and C-telopeptide in predicting bone metastases status.J Clin Oncol,2002,20:850-856.

    ↑上一篇:沙立度胺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遗传相关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