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多处深静脉血栓1例

    发表时间:2010-04-02  浏览次数:502次

      作者:胡一平   作者单位: 412000 湖南株洲,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株洲临床学院    【关键词】  恶性肿瘤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因“双足趾发黑2个月余,意识模糊,右  侧肢体乏力25天”于2005年3月7日入院。系长期户外作  业者,2月前因受凉后出现足趾发绀、变黑,伴疼痛。2月10  日患者言语含混,吐词不清,头颅MRI检查示“右基底节腔  隙性脑梗死”。予脱水、降颅压等处理后有所好转。2月22  日患者突发意识模糊,小便失禁。约2h后患者意识恢复。2月24日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行走需人扶持,右手不能取物,  既往有“酒精中毒”病史。体格检查:神志不清,吐词含混,  理解力欠佳,答非所问,双瞳2.5mm,光反射灵敏,右侧中枢  性面舌瘫,右锁骨上、双侧腹股沟区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  团块状,质硬,与皮肤无粘连。呼吸急促,左肺及双下肺呼吸  音减弱,满布湿性 音及哮鸣音。心界向左扩大,肝肋下  2cm。右下肢胫前及大腿内侧指压痛,右足背动脉未扪及搏  动,右足趾发绀,皮肤湿冷,右侧第2及左侧第1足趾溃烂,  伴脓性分泌物。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双  侧腱反射减弱。外院MRI(2-10)示右基底节区脑梗死。入  院后予彩超检查示:(1)双胫后、左腓静脉血栓形成;(2)左  颈总静脉血栓形成。癌胚抗原1230nmol/L、卵巢癌特异性抗  原735nmol/L,增高明显。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2g/L,中度贫  血。肝功能示白蛋白30.8g/L,白/球比值1.1。足部分泌物  培养示人葡萄球菌Ⅰ型生长。3月15日予淋巴结活检,病理  结果提示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腺癌。予丁咯地尔扩  血管、抗感染、支持、对症等治疗。3月14日转至血液内科,  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等处理。3月17日  下午5点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最后诊断:(1)左额叶脑梗  死;(2)转移性低分化腺癌;(3)全身多处深静脉血栓形成;  (4)双足趾湿性坏疽。   

      2  讨论    

      该患者始发双足静脉栓塞,后出现左额叶梗死,继发胫后、左腓及左颈总静脉血栓,如此广泛、多部位静脉血栓形  成,临床尚属罕见。癌性血栓的形成主要与癌肿压迫局部  血管造成血液速度缓慢、浸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静脉内膜  及血液凝固性异常等机制有关。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血液  凝固性增高,具体表现为:(1)凝血因子异常:类组织因子  (PCA)促凝活性增高,因子X活化剂增加。(2)血小板功  能改变:肿瘤患者分泌ADP导致血小板聚集,并分泌促凝  活性物质导致凝血酶生成增多,促进血小板聚集。(3)纤  溶活性改变:许多肿瘤患者分泌纤溶活性抑制物PAI-1等  抑制纤溶活性。  癌性血栓多并发于胰腺癌、卵巢癌、原发性肝癌,与乳  腺癌、腹膜癌、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无明显关联    [1]    。多  发于中年患者,在目前恶性肿瘤死因中居第2位    [2]    。该病  例原发癌肿病灶不清,诊断上尚有欠缺之处。笔者认为临  床遇到全身多部位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积极思考血栓的  来源,找出其原发疾病,避免临床漏诊、误诊。癌性血栓的治疗除针对原发肿瘤的特异性治疗外,还  可予肝素或华法令抗凝、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    [3]    。抗凝  时间应较长以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该患者虽经抗凝及溶栓  治疗,但最终死亡,与其病程时间长,全身多处脏器受累,深  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参考文献】   

      1 Henrik TS,Lene MJ,Fleruing HS,et al.The risk of a diagnosis of   cancer after primar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r pulmonary embol-  ism.N En Gl J Med,1998,338(17):1169-1173. 

      2 Bauer KA.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alignancy.J Clin Oncol,  2000,18(17):3065. 

      3 Lee AY,Levine MN.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cancer   patient.Acta Haematol,2001,106(1-2):81.         

    ↑上一篇:T0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报告)
    ↓下一篇:调查肿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要求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