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同期性胸腺类癌合并甲状腺癌1例报道

    发表时间:2010-05-26  浏览次数:548次

      作者:阚 钅荣 刘丽萍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內科)

      【关键词】 胸腺类癌

      原发胸腺类癌临床少见,近15年国内报道30余例,于振涛[1]等报道13例。王卫庆[2]等报道6例。我科在2001年收治一例胸腺类癌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36岁,既往无特殊病史。于2001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痤疮、色素沉着、血压升高等症。发病1月后入住我科检查:血皮质醇升高及昼夜节律消失,2 mg及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能被抑制,血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血尿醛固酮均正常。MRI示:垂体稍大,考虑垂体微腺瘤。CT示:双侧肾上腺增生;胸部左前上纵隔占位。考虑异位ACTH综合征。于2001年12月5日行“左前上纵隔肿瘤切除”术,肿瘤大小为5.0 cm×4.5 cm×2.0 cm,术后病理诊断:胸腺不典型类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SE(+),ACTH(+)。术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5个月后复查,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占位”。于2002年5月16日行“右甲状腺全切术”。病理示:右甲状腺乳头状癌。

      异位ACTH综合征是垂体以外肿瘤组织分泌有生物活性的ACTH促使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量皮质醇引起Cushing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异位ACTH综合征占cushing综合征的10%~20%。按病因分类由高到低依次为:小细胞癌约占45%,胸腺类癌约占15%,支气管类癌约占15%,胰岛细胞癌约占10%,嗜铬细胞瘤约占2%等[3]。胸腺类癌起源于胸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属原肠中的前肠类癌,临床罕见,一般无特异性症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该病例临床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痤疮、色素沉着、血压升高及多血质等症,入院后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Cushing综合征,胸CT提示纵隔肿瘤,术后病理诊断:胸腺不典型类癌。免疫组化染色NSE(+),ACTH(+)。NSE阳性证明肿瘤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组织并区别于胸腺癌;ACTH阳性证明异位ACTH综合征确为胸腺类癌所致。故该病例诊断胸腺不典型(ACTH+)是明确的。术后5个月一直未出现皮质醇增多症状,全面复查时发现甲状腺结节,于2002年5月16日行“右甲状腺全切”。病理示:右甲状腺乳头状癌。

      双原癌诊断标准包括:1)每个肿瘤必须有明确的恶性特征;2)每个肿瘤之间必须彼此分离;3)须排除来自其他肿瘤转移或复发的可能性。双原癌根据发病时间分为同期性(两瘤发病时间相距1年以内)和异期性(两瘤发病时间相距1年以上)双原癌。[4]该例患者胸腺不典型类癌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确实罕见,两种恶性肿瘤发生于半年之内,排除相互转移的可能性。本案例提示,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症状类似Cushing综合征,而常规检查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Cushing综合征时,应行胸部CT检查,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于振涛,任鹏,唐鹏,等.胸腺类癌(附13例报道)[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7:400-403

      [2]王卫庆,赵红艳,陈瑛,等. 胸腺类癌致异位ACTH综合症[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 19(6): 445

      [3]南克俊主编.现代肿瘤内科治疗学.第1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3.2

    ↑上一篇:胃癌细胞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IFN-γ、IL-4与IL-6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