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抗肿瘤药职业危害研究及防护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2-04-01  浏览次数:570次

      欧阳爱玉 马春媚 柯细华 作者单位:(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外二科 江西九江 332000)

      【关键词】 抗肿瘤药;职业暴露;职业损伤;防护措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无论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均呈上升趋势。癌症正在超过心脑血管疾病将成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虽然新药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合理用药和联合用药提高了疗效,但化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化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推广,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和高科技术的应用,使医务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则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该实验的对象为本院肿瘤科临床在岗至少1年的护士24人(20人为病房护士,4人为门诊护士)、肿瘤化疗病人5人和不接触抗癌药的女学生10人分别为接触组、病人组和学生组,然后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处理后取图分析。

      2 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显示:学生组10人及接触组中18人的静脉血淋巴细胞核集中,细胞亮且圆,细胞没有拖尾现象;接触组其余6人计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120个,出现彗星细胞数69个(57.5%);病人组5名病人计数细胞100个,出现彗星细胞数87个(87.0%)。经x2检验,RR=0.07,95%CI=0.50~0.84, p<0.001, 差异统计学意义。

      以上研究表明,专业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具有潜在危害性。根据其毒性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虽然在日常配制药液或给药操作时沾染的剂量很小,但是由于频繁接触会因其蓄积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造血器官、消化道上皮细胞等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表现为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等,同时还会产生远期毒性反应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3 讨论

      3.1 抗肿瘤药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尤其是细胞毒类药物,具有独特的毒理作用,作用于DNA结构影响核酸合成,作用于核酸转录,作用于微管蛋白合成而导致细胞死亡。现有的化疗药中绝大多数在抑制生长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同样对机体内继续繁殖的正常细胞有毒害作用。由于这些抗肿瘤药制剂不能区别健康和不健康的细胞,因此,治疗肿瘤细胞时,正常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经常会受到影响[1]。另外抗癌药也可以通过胎盘运转,造成胚胎或胎儿宫内接触。

      3.2 抗肿瘤药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 玻璃瓶、安瓿在操作时不慎打破,药液溢出,粉剂安瓿打开或瓶装药液抽取时拔出针头后,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液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和气雾;操作过程中有时针栓脱落,药物溢出;用过的安瓿和瓶塞(通常剩有药液)投入垃圾中或注射器内多余的药液被挤出,都可能导致药液散发到空气中。病人尿液或其他分泌物中均含有小剂量抗癌药。这些均可使抗癌药经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摄入而导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细胞遗传研究发现接触抗癌药物平均累积达1078h的护士有轻微的染色体畸变;而平均达到2150h的护士缺口染色体和姊妹染色体的交换频率增高。[1]研究发现接触抗癌药的护士易发生掉头发、轻度头痛、皮诊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往往会在周末消失[2]。研究还表明抗癌药对护士的损伤与其职业接触的相关性:即日常接触抗癌药的护士健康损伤症状发生率高,而不接触抗癌药的护士健康损伤发生率低。

      3.3 配制化疗药物防护措施 护士接触化疗药物频繁,具有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应当注意化疗防护,增加化疗的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在实施化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选择僻静处配药,配药场所应有良好通风设备,配药前后要洗手,配戴一次性防护口罩、帽子、护眼镜或面罩,有条件者穿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操作时戴双层手套,聚氯乙烯手套外面再配戴乳胶手套。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防渗透护垫。熟练操作规程,防止药液和雾粒溢出,有条件的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化疗病人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均含有抗癌药,处理被浸湿的床单、衣物、纱布时必须戴手套,以免污染皮肤。化疗用过的所有物品均放入专用的污染袋中并扎口,最终焚烧处理。孕期禁止接触化疗药物。一旦接触到化疗药物,应立即采用肥皂水反复清洗等补救措施。

      由于存在抗癌药物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影响,应尽快建立有利于化疗药物防护的管理体系。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药物使用管理模式是科学的集中式管理:即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防护设备齐全的配液中心负责化疗药物的配制和供应。既能保证配制药液的质量,又节省人力和设备,也最大限度地限制了抗肿瘤药物的接触人群和空间,有利于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据了解我国目前仅有几家肿瘤医院建立了静脉配液中心,由专业护士配制化疗药物,实施科学的集中式管理模式。而绝大多数的医院采用的是不科学的分散式管理,并且防护措施不当。分散式管理扩大了化疗药物的接触人群和空间,从而增加了肿瘤化疗病房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医疗事故委员会、肿瘤护理协会等相继颁布了调配、发放抗癌药物的相关准则。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措施及特殊设备的使用,并对接触抗癌药物或暴露于危险因素环境中的人员进行教育。目前国外配制化疗药是在化疗药物的配制中心,在生物安全操作柜内进行,避免抗癌药物的扩散和对环境的污染,而国内目前基本上仍采用分散式管理,但化疗药物职业防护已得到了重视,提出化疗药物配制的环境要求,如使用安全操作台,使药物处理中性化或使用通风柜,制定配药操作规程,化疗药物意外暴露的处理,药品管理,病人管理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职业暴露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医院的职业暴露中,护士居首位,为职业损伤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接触抗癌药物护士的职业暴露所造成的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应予以重点关注并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潘玉琳,杜颖.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问题探讨[J].当代护士,2007,12∶22

      [2]宋亦男.护理人员职业环境危害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6

      [3]霍红霞.加强安全防范,做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J].中国护理杂志,2005,12∶7

    ↑上一篇:肿瘤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下一篇:原发性松果体区乳头状瘤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