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青年人胃印戒细胞癌内镜及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07  浏览次数:1028次

      作者:苏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胃印戒细胞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5年内胃镜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136例,其中青年人(年龄≤40岁)的胃印戒细胞癌36例,对其内镜及临床加以分析。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胃镜下表现常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进展期按Borrmann分型主要为IV型。病灶分布以胃体多见。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胃镜是目前诊断胃印戒细胞癌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充分认识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对提高诊断有重要意义。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关键词】 青年人;胃印戒细胞癌;内镜

      胃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5~65岁,但近年来胃癌的发病呈逐年年轻化趋势[1]。为了加深对年青患者胃癌发病规律的认识。本文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镜检确诊的136例胃印戒细胞癌,其中青年(年龄≤40岁)胃印戒细胞癌36例,对其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胃印戒细胞癌是胃黏液癌中的特殊类型,具有较为独特的内镜及临床表现。临床学者认为其发展快,预后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1∶1.6;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5.7岁。临床表现:上腹部胀痛26例;纳差、消瘦13例;呕血、黑便3例;腹腔积液5例。病程≤6个月20例;7~12个月8例;≥12个月8例。其中误诊13例,在外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4例;慢性胃炎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例;不明原因腹腔积液2例。

      1.2 方法

      嘱患者晨起禁食,采用Olympus-240电子内镜或Olympus-260电子内镜检查,在病变四周及中心部位活检组织4~6块。进展期胃癌的肉眼分型采用Borrmann分型分为Ⅰ型(结节蕈伞型)、Ⅱ型(局部溃疡型)、Ⅲ型(浸润溃疡型)、Ⅳ型(弥漫浸润型)。胃癌的病理诊断为胃镜加活检病理。组织学类型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分化型腺癌)、黏液腺癌(胶样癌或黏液癌)、印戒细胞癌(黏液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其他类型癌(如腺鳞癌,鳞癌等)。

      2 结果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胃镜下可表现为局灶性红斑、糜烂、溃疡、粗糙不平及隆起性病变。常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进展期按Borrmann分型主要为Ⅳ型。常表现为病变在胃壁内弥漫浸润型生长,胃镜下可见胃壁扩张受限,蠕动消失,皱襞增粗,有增厚感。巨大溃疡并不常见。活检质脆,易出血。黏液湖潴留液增多,浑浊,部分呈暗黑色或咖啡样液体。病灶分布:以胃体(图1)、胃窦、胃角(图2)多见,常2个以上区域同时受累,以胃体、胃窦小弯侧区域受累最为常见。本组病例中病灶位于:胃体19例(19/36),胃窦11例(11/36),胃角11例(11/36),2个以上区域同时受累4例(5/36)。按胃癌Borrmann分型:其中BorrmannⅣ型16例(8/36),BorrmannⅢ型13例(16/36),BorrmannⅠ型及BorrmannⅡ型共7例(10/36),本组36例均经胃镜加活检病理而证实。图1 胃体下段前壁、大弯侧可见一溃疡性病变,周围粘膜皱襞中断,有纠集,蠕动差,图2 胃角、胃体下段小弯可见糜烂、溃疡性病变,范围广,周围粗糙增厚,边界不规则

      3 讨论

      胃印戒细胞癌起源于粘膜固有层中腺体颈部未分化干细胞,是一种低分化,恶性程度较高的低分化腺癌,光镜下可见有特征性印戒样细胞癌。文献报告,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女性[2],男女之比1∶1.3,本组胃印戒细胞癌男女之比1∶1.6,与文献相符[3]。有文报道胃癌年龄愈小癌细胞分化愈差。这种在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上差别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雌激素代谢有关[4]。胃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病程短,转移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胃癌表现一样,主要表现腹胀、腹痛、纳差呕吐、消瘦贫血、嗳气、反酸、腹部肿块,腹水等,但食欲不振,呕吐,消瘦贫血,腹水较其他类型胃癌多见。易造成误诊,如胃炎,消化性溃疡。在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情况下出现消瘦,消化道出血时在做胃镜检查,往往肿瘤已处于晚期,手术根治率低,预后差。

      胃镜是目前诊断胃印戒细胞癌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因其在内镜下表现形态各异。本研究认为在行胃镜检查时,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患者,内镜检查有下列征象者应怀疑胃印戒细胞癌可能:病变范围广,尤其在胃体中下部,胃壁僵硬,蠕动减弱或消失,胃腔变形;胃黏膜粗糙,增厚、糜烂,边缘不规则,伴有巨大溃疡;周边黏膜纠集,中断;非幽门梗阻性胃潴留。如果遇到上述情况应多部位,甚至挖洞式活检,如病理结果阴性,应重复活检,必要时需行EUS、CT及钡餐综合判断。文献报道,EUS、CT对检查胃壁浸润、转移,科弥补胃镜、钡餐的不足,提高BorrmannⅣ型胃癌的诊断率[5,6]。

      早期诊断和积极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充分认识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对提高诊断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详细了解病史,常规对胃溃疡或者疑似病例应进行多块活体组织检查及定期进行复查,追踪,可提高本病的阳性发现率,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患者,应多部位,深挖活检并结合超声内镜,CT及CE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综合判断,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文欢,伍仁毅.胃印戒细胞癌的胃镜及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4,10:36.

      2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Japanes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ic carcinoma.Gastriv Cancer,1998,1:10-24.

      3 许春芳,张泳康,蔡衍郎.64例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分析.肿瘤,1994,14:354.

      4 Yang XF,Yang L,Mao XY,et al.Pathobiological behavio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and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a comparative study.World J Gastroenferol,2004,10:750-754.

      5 陈维荣,庄潮平,杨少华,等.皮革胃29例诊断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239.

      6 李运泽,朱国良.皮革胃误诊、漏诊23例原因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535.

    ↑上一篇:岩舒注射液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
    ↓下一篇: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