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论湿邪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

    发表时间:2012-04-10  浏览次数:559次

      作者:钱垠,方明治,黄欣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01)

      【关键词】 结直肠癌;湿邪;病因病机

      结直肠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形成不同病理阶段的相应表型,这些因素包括内因和多种外因(如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并且各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尚不清楚。研究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一些学者对结直肠癌的中医病因研究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我们也经过多年临床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认为湿邪和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现略述如下。

      1 外感湿邪是重要诱因

      湿为长夏主气,但一年四季可见,包括多种致病因素,如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潮湿,以及与这些条件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和其他致病因素。湿为阴邪,伤人致病易于阻遏阳气之布达;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聚而发为泄泻;湿性黏滞,既表现为结直肠癌的大便排泄不爽,也表现为结直肠癌的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特点;湿性重浊,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下痢脓血;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灵枢?百病始生》云:“浊湿伤下。”《素问?太阴阳明病》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可见,湿邪侵伤人体,易趋下部阴位脏腑及组织器官。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大肠。

      从我国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分布亦可看出外湿对结直肠癌发病的影响,长江中下游与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台湾以及香港地区发病率较高[1],这些地区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偏高,地表含水份多,极易形成湿邪侵入人体。

      2 饮食生湿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

      肥甘厚味乃易致湿生痰之物,因肥甘食物性滋腻,不易为脾胃所消化,反易妨碍脾胃运化,产生湿邪。《医宗金鉴》:“此病……发于外者,由醇酒厚味……蕴注于肛门。”《诸病源候论》曰:“脏毒,专由大肠血热,或平素喜吃辛燥煎煿之物而成病也。”

      大肠癌发病率的升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条件的改善有关。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大肠中胆汁酸与中性胆固醇的浓度,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使厌氧菌增加,需氧菌减少,经细菌的作用,可使胆汁酸生成3-甲基胆蒽等致癌物。如果肠壁长期被上述致癌物刺激,就可形成大肠癌[2]。

      3 肝郁脾虚、湿瘀互结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

      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致肝气郁结,气失调达,肝郁及脾,则脾失健运,蕴湿生痰;气滞不通,则湿浊难化,湿浊阻塞血脉,血行瘀滞,湿瘀互结,搏于肠腑而致积聚。《灵枢?百病始生》曰:“内伤于忧怒……而积聚成矣。”《澹寮集验方》中论述“五积”曰:“盖五积者,因喜怒忧思七情之气,以伤五脏……故五积之聚,治同郁断。”七情内伤尤其是忧思不能自拔在结直肠癌的发病及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七情内伤不仅可以直接引起气血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痰凝湿阻、气滞血瘀,而且七情内伤又易致外邪侵袭,通过“正虚”内外合邪,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结直肠癌。

      大肠癌高发区浙江嘉善县结肠癌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肠癌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作用不可忽视,生活中的负面事件易造成精神压抑。长期精神压抑、不适应环境、不能自我调节的不良情绪、焦虑和应激反应强等所谓C型行为模式被认为是癌症的易感行为模式。总之,精神压抑是嘉善县结肠癌最强的危险因素,不良情绪亦为中等强度的结肠癌危险因素[3]。

      4 正虚湿盛是重要内因

      湿邪致病,有内外之分。外湿由外受湿邪所引起;内湿指湿从内生,由脾胃功能减退和失调,不能正常运化,以致湿从中生,困阻脾胃。内外湿邪互相关联,外湿困脾,必致脾失健运;内湿停滞,又常招致外湿侵袭,同时脾虚亦易感受外湿,即所谓“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诸病源候论》云:“癥者……脏腑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灵枢?五变》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充分指出了体虚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内因。

      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和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已得到现代医学的证实,而湿邪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也已得到了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严氏等[4]观察湿阻证患者发现,其免疫调节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CD4/CD8比值下降,抑制性T细胞数升高及辅助性T细胞数下降。另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和结直肠癌的发病呈负相关,因为体力活动刺激肠蠕动,从而减少膳食、内源性分泌物(胆酸)及致癌物在结肠中的滞留时间[5]。

      5 结语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历代医家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散乱而不具体。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多集中于对本病的疗效报道及各种治法的研究。以上我们从外感、饮食、情志、内伤4个方面论述了湿邪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为湿邪既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病因,也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湿邪既可由外而内侵袭人体,也可由内而生,蕴而化毒,且内外相引,盘踞肠中,缠绵难愈。我们希望通过对结直肠癌病因的探讨,能进一步完善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并为结直肠癌的病机及治法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冠庭,于尔辛,林宗广.实用消化系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288.

      [2] 陈婕,李君,徐三平,等.湖北地区结直肠癌与生活习性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0):105-107.

      [3] 汪祥辉,雷通海,马新源,等.大肠癌高发区居民结肠癌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481-482.

      [4] 严灿,高敏,吴丽丽,等.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临床观察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6):38-40.

      [5] 姚璇,聂绍发,魏善波,等.武汉市大肠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5(2):118-120.

    ↑上一篇:六君二母汤加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岩舒注射液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