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颈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26  浏览次数:512次

      作者:段东升 吴雨雷

      摘要 目的:探讨颈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性、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2000年1月治疗的72例颈颌面部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忻。结果:72例中,HD9例,NHL63例。其中结内型41例,结外型22例。72例恶性淋巴瘤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6.4%、44.2%。结论:对颈颌面部原因不明的肿大淋巴结应反复活检以明确诊断,合理综合治疗能提高其疗效及治愈率。

      关键词 淋巴瘤;颈颌面部;回顾性分析

      恶性淋巴瘤(ML)是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第十位。颈颌面部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1] ,临床误诊率较高。为探讨其临床特性、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1991年1月~2000年1月治疗的颈颌面部恶性淋巴瘤72例分 析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中男性39例,女性33例,男女之比为1.18∶1。年龄9岁~69岁,中位年龄50.3岁。病变原发部位在颈部23例,颌颏下区15例,扁桃体9例,腭部8例,腮腺5例,舌根4例,牙龈4例,颌骨3例,口底l例。

      1.2 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

      临床按Ann Arbor标准分期:ⅠA期l0例,ⅠB期14例,ⅡA期21例,ⅡB期8例,ⅢA期7例,ⅢB期4例,ⅣA期6例,ⅣB期2例。72例ML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霍奇金病(HD)9例,非霍奇金病(NHL)63例。NHL中结内型41例,结外型22例。

      1.3 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

      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51例,瘤性溃疡l2例,局部肿块3例,弥漫性炎症浸润4例,水肿红斑2例。肿块直径最小约2cm,最大l0cm×8cm×8cm。病程7d~18个月,平均病程4.6个月。活检切除前临床误诊率65.28%(47/72)。病理误诊为未分化癌3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例。病理误诊率6.94%(5/72)。

      1.4 治疗

      本组72例中单一治疗:化疗17例,放疗5例;综合治疗:放疗+化疗21例,手术+化疗12例,手术+放疗6例,手术+放疗+化疗11例。化疗采用COP、COMP、COPP、CEOP方案,化疗一般3个周期~6个周期。放疗采用 60 Co或直线加速器照射,照射量为40Gy~60Gy。在上述治疗中采用辅助扶正治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1.5 随访

      全组病例以信访结合门诊复查形式随访,失访6例,失访按死亡计算。随访率91.67%(66/72)。72例恶性淋巴瘤l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6.4%、44.2%,存活时间超过5年者均为临床Ⅰ、Ⅱ期患者。

      2 结论

      恶性淋巴瘤分为HD和NHL两大类。NHL约占ML的80%~90% [2] 。来源于淋巴结内的为结 内型;来源于淋巴结外的为结外型。结内型常发生于颈部、颌下区及面部,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可相互融合。临床上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无特殊体征,容易误诊、漏诊,需与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转移癌等鉴别,因此主要靠活组织检查方能确诊,原发于口内的ML多属于NHL的结外型。临床表现常呈多样性,缺乏特异性。①肿瘤型:为单发性肿块,生长迅速。②溃疡坏死型:常表现为瘤性溃疡、坏死、出血。③炎症侵润型:弥漫性肿胀、界不清,可侵及多个解剖去,具有炎性表现。④水肿红斑型:局部组织水肿增厚,出现丘疹红斑。该部位的ML临床上也不易确诊。本组72例中,活检前临床误诊率为65.28%;病理误诊率为6.94%。故对可疑患者,有时需数次活检才能确诊。必要时行免疫组化检查。ML的治疗可单纯放疗、化疗或手术。Hellman [3] 等报道Ⅰ期和Ⅱ期患者用单纯放疗90%以上能治愈:邱蔚六 [4] 等也报道Ⅰ期和Ⅱ期单发结节可以手术治愈。但联合化疗、放疗具有优化、协同作用 [5] 。目前多数患者仍采用综合治疗。我们资料表明结外型局部手术切除,术后给予化疗或放疗;结内型化疗+放疗可以明显提高近期缓解率。此外,ML在治疗中及恢复期,辅助一些生物治疗、中医治疗,有利于恢复机体的免疫能力,改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杨 侃,刘艳辉,薛新花,等.苏州、南京、青岛与沈阳四地区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与免疫学类型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3,15(2):86~90

      2.黄―容,严庆汉,石木兰,等.恶性淋巴瘤现代诊断进展与治疗[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61~164

      3.Hellman S,Charley JT,Rosenthal DS,el al.The Place Of radiation therapy,in the Treatment of non-Hodgkin's Lymphma[J].Cancer,1977,39(2Suppl):843~851

      4.邱谓六,林国础,李士忠,等.口腔颌面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20(2):78~80

      5.寿柏泉,孟昭业,陈忠豪.原发于涎腺的恶性淋巴瘤―附12例报告[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1995,11(3):153

    ↑上一篇:肿瘤标志物CA19-9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子宫肌瘤手术前后的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