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乳腺分叶状肿瘤1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25  浏览次数:606次

      作者:吴洁,钱秀珍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乳腺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2)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良性10例,交界性3例,恶性2例。根据患者年龄、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等因素,10例行局部切除术,2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乳腺癌改良切除术。12例获随访,1例远处转移死亡,3例局部复发。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发病率低,局部扩大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乳腺肿瘤;肿瘤/治疗;外科手术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1938年首先由Miller报道并命名为乳腺叶状囊肉瘤,根据1982年WHO公布的乳腺疾病分类标准更名为乳腺分叶状肿瘤。1997~2005年我院收治乳腺分叶状肿瘤15例,现就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3~58岁,病程5~60个月,平均24个月。左乳7例,右乳8例,起病隐匿,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肿块,最大直径3~10cm,4例肿块与皮肤粘连,5例肿块有短期内迅速增大史。所有病例均无乳头溢液和腋下淋巴结肿大。

      1.2 手术方式 15例均先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术中送冰冻切片,10例(66.67%)良性,其中9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1例肿块巨大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20.00%)交界性,其中1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2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2例(13.33%)恶性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恶性术后给予表阿霉素化疗。全组均未放疗。

      2 结果

      12例(80.00%)获随访,3例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复发,1例乳腺癌改良切除术后3年后死于肺转移。

      3 讨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由上皮成分和细胞间质成分构成的乳腺肿瘤。根据组织学特征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三类。本病较少见,临床常漏诊或误诊,术前难以确诊,仅有10%~20%的病人术前诊断正确。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为中年女性,临床一般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常单侧发病,起病隐匿,大多病程较长,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肿块短期内迅速生长。肿块通常较大,本组肿瘤平均最大直径达7cm。肿瘤大多为膨胀性生长,出现浸润常提示为恶性,肿瘤巨大甚至可占据整个乳房,可致乳房皮肤张力增加,受压变薄,静脉怒张,但一般不侵犯胸肌和皮肤。少数肿瘤可溃烂甚至继发感染,一般极少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未发现有腋淋巴结转移者。可引起血行播散,出现肺、骨等远处转移。

      病理学上分三类:良性、恶性和交界性。分叶状肿瘤是双相分化的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的间质成分组成。其主要病理依据为:肿瘤边缘的情况,间质内细胞多少,细胞过度生长的程度,细胞的多形性和核分裂相等。恶性比例从1.9%~48.9%不等,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有限。其生物学行为与病理类型并不完全吻合,肿瘤的复发可能是多种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远期存活率还是有差异的。Chaney 等报道[1]101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恶性30例,5年存活率为82%,非恶性71例,5年存活率为91%。

      手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局部肿块切除术,乳腺单纯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于良性及交界性的乳腺分叶状肿瘤,应首选局部扩大切除术或乳腺单纯切除术,对恶性可选乳腺单纯切除术,有可疑淋巴结转移或胸肌浸润者宜行乳腺癌改良切除术。必要时再加用化疗。有文献报道[2]术后采用局部放疗预防复发。有关该病的预后因素目前认为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有关。

      【参考文献】

      [1] Chaney AW,Pollack A,McNeese MD,et al.Primary treatment of cystosarcoma phyllodes of the breast [J].Cancer,2000,89(7):1502-1511.

      [2] Reinfuss M,Mitus J,Duda K,et al.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 [J].Cancer,1996,77(5):910-916.

    ↑上一篇:肿瘤患者抗凝物质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