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间质瘤3例

    发表时间:2012-04-27  浏览次数:534次

      作者:王声旺 葛昊平 作者单位:施舟红浙江省宁海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浙江 宁海 315600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胃;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胃GIST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和消化道出血[1]。我们报导3例表现为大量呕血的胃GIST,经手术切除。

      1 临床资料

      例1 男,78岁。患者因呕鲜红色血伴晕厥7小时而入院。血常规:Hb67g/L、Plt 79×109 /L。予泮托拉唑、生长抑素以及鼻胃管中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急诊胃镜检查,示:胃底、胃体腔见大量暗红色血液,胃底可疑隆起病变。随后,予作剖腹探查术,手术示:胃底一3×2.5cm的黏膜下肿瘤,其间血管破裂出血。肿瘤中央溃疡,无邻近器官的侵润。组织病理检查:胃底间质瘤。免疫组化研究显示:CD117(+++)、CD34(++)、SMA(-)、CK(-)。例2 女,52岁。患者因中上腹痛伴呕暗红色血、晕厥1/2小时入院。化验:Hb122g/L、Plt 262×109/L。13小时后行胃镜检查,示:胃体中下部、大弯侧3×2cm的黏膜下肿瘤,表面光滑,基底部见渗血(图1)。手术:胃体大弯侧见3×2cm的肿物,未累及浆膜层;表面有1×1cm的溃疡灶,有血痂。组织病理检查:胃间质瘤,切缘阴性。免疫组化:CD34(+++)、CD117(++)、SMA(-)、CK(-)、desmin(-)。例3 女,56岁。因呕血、黑便3小时入院。入院时Hb114g/L。入院后,给予泮托拉唑抑酸等治疗。10小时后,再次大量呕血。Hb降至82g/L。予加用生长抑素,并鼻胃管中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盐水。予作急诊胃镜检查,显示:胃内见暗红色血液;胃体上部一5×3cm的黏膜下肿块(图2)。患者行手术,见胃体上部大弯侧一肿瘤,作肿瘤的楔形切除。没有淋巴结、肝脏的转移和腹膜的播散。切除标本大体观显示:5.5×3×2cm大

      小的肿块,边界清楚,后壁黏膜糜烂。诊断为:胃间质瘤伴出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胃)恶性潜能未定的间质瘤。免疫组化:CD34(+)、CD117(+)、SM(-)、CK(-)、Vimtin(+)。基于这些结果,患者诊断为胃GIST。

      2 讨 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肿瘤,曾经被认为是起源于平滑肌细胞,而称为平滑肌肿瘤或平滑肌母细胞瘤,而后的研究发现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非定向多潜能间质干细胞,并被命名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其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是表达KIT(CD117)或CD34或两者。胃是GIST最常累及的部位,但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网膜或肠系膜[2]。于志强等[3]报道的一组资料显示GIST好发于胃。胃GIST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和出血。虽然,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可从无症状的隐性出血到大出血不等,但危及生命的呕血而需手术则少见[4,5]。本组报告中,我们所述3例患者的大量呕血来自胃GIST。关于胃GIST的生长方式,大部分胃GIST可分为:腔内生长、腔外生长、跨壁生长和混合生长方式[6]。然而,生长方式和呕血发生间的关系还不清楚。在我们的3例患者中,表现为腔内生长,在术前经胃镜检查作出了诊断。随着GIST的生长,中央溃疡形成并穿透入肿块而导致呕血。在一些报道中,胃GIST腔内出血是由于中央溃疡。Shiu等[7]研究了58例间质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发现:瘤体大小超过10cm时,表面由大量大血管所形成的圆凸,且是脆弱区。脆弱区周围的血管是导致出血的所在。Vats等[7]报道了1例胃GIST上面类Dieulafoy病的大量出血。这是首例报道的表现为大呕血的类Dieulafoy病的胃GIST。经冲洗,观察到典型的胃GIST上类Dieulafoy病灶。易出血且造成大出血。胃GIST大呕血是危及生命的症状,而需立即治疗。由于胃GIST的出血起因和方式是不同的,考虑不同的止血的方法,包括肿瘤的切除。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酸分泌、生长抑素以及胃管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盐水等处理,有利于胃镜的检查。有多种内镜止血处理方法,包括最近应用止血夹来治疗胃GIST溃疡活动性出血。Cheng等[9]报道了胃底间质瘤急性出血患者应用止血夹止血获得成功。认为很多技术要点在胃间质瘤获得成功止血是重要的。首先,胃底清晰的内镜视野是必需的,应用不同的方法,包括:盐水冲洗,圈套器和吸引,以去除积聚于胃底的血凝块。此外,间质瘤溃疡表面活动性出血的血管的辨别是达到理想止血是必需的。细致的技术应用止血夹达到胃底的病灶部位是必要的。成功的内镜止血能够使得急诊手术切除转成择期手术,为提高成功应用微创手术作更好的准备。对于对局限的、可切除的GIST,标准的治疗是手术。于志强等[3]回顾性分析了40例GIST的临床特征,认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行为难以预测,良性也可表现为恶性特征(复发或转移),对GIST治疗应采用手术方法,对于潜在恶性及恶性GIST应行根治手术。药物治疗及内镜下治疗虽然很多时候不能彻底止血,并且不能消除病灶。但是,可在术前稳定病情,明确诊断,争取手术时机。所以,我们认为包括药物及内镜下治疗的及时有效处理,对于GIST出现的出血还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Zepeda-Gomez S, Nuncio JF, Maldonado H, et 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24 cases. Rev Invest Clin 2004; 56: 443―448.

      2.Fletcher CD, Berman JJ, Corless C, et 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 consensus approach. Hum Pathol 2002; 33: 459―465.

      3.于志强,姚远,尹为华,等. 胃肠道间质瘤. 罕少疾病杂志,2004,11(1):7~9.

      4.Bagnolo F, Bonassi U, Scelesi R, et al.: Gastric stromal tumour: a rare neoplasm presenting with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8; 10:791―794.

      5.Dierkes-Globish A, Goeller T, Mohr HH: Gastric stromal tumor―a rare cause of a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Z Gastroenterol 2001; 39:467―470.

      6.Agaimy A, Wunsch P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a regular origin in the muscularis propria, but an extremely diverse gross presentation. A review of 200 cases to critically re-evaluate the concept of so-called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Langenbecks Arch Surg 2006; 391: 322―329.

      7.Shiu MH, Farr GH, Papachristou DN, et al. Myosarcoma of the stomach: natural history, prognostic factors, and management. Cancer 1982;49:177–187.

      8.Vats HS, Wengert TJ, Torbey C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with Dieulafoy lesion: A novel association. Clin Med Res 2006; 4: 228―229.

      9.Cheng AW, Chiu PW, Chan PC, et al.: Endoscopic hemostasis for bleeding gastric stromal tumors by Tech 2004; 14: 169―171.

    ↑上一篇:G3BP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乳腺癌组织中MMP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