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社区肿瘤患者的“不健康”心理及其干预

    发表时间:2012-06-08  浏览次数:558次

      作者:鲍小敏,丁新  作者单位:上海,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质量控制科 2 上海,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肿瘤科

      【摘要】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并进行干预。方法 对本中心2006全年管理的1446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79例存在不同“不健康”心理。结论 “不健康”心理不利于健康,予以干预,患者心理恢复健康。

      【关键词】 不健康心理; 干预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转变和发展,社区“六位一体”工作中的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较前有明显加强。社区肿瘤患者的管理亦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对本街道所管理的肿瘤患者的调查,了解到肿瘤患者存在“不健康”心理,对其进行干预,使患者心理恢复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中心社区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年所管理的肿瘤患者,共1446例。其中,男709例,女737例,平均年龄71.8岁。

      1.2 调查方法 由本中心防保医生在为社区肿瘤患者提供服务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2 结果

      在被调查的1446例中,279例存在不同的“不健康”心理。不愿继续治疗的占11.0%,存在恐惧心理的占9.5%,存在自卑心理的占10.1%,存在盲从心理的6.5%,存在绝望心理的7.5%,本人不知道真实病情的10.6%。

      3 讨论

      3.1 部分肿瘤患者的“不健康”心理

      3.1.1 诊治过程中的心理表现 社区随访的患者基本都是在医院手术后出院的患者,随着对患病角色的适应,原先紧张、抑郁、悲伤的心态可以暂时缓解,但由于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或病情变化而出现新的心理问题,患者的情绪也往往随之变化:(1)当确定是恶瘤还没有转移时,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方法,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感到自己的病通过手术可以治疗,患者感到希望就在眼前,充满信心,十分愿意配合医生把自己的肿瘤除掉解脱出来。(2)当接受化疗、放疗后出现副反应:如恶心呕吐、乏力、脱发、肝肾功能受损等表现又会导致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不配合治疗。(3)有些患者虽经手术治疗,复查时又出现转移病灶或原发病灶增大了,发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怀疑药物的疗效,担心自己没有治疗的希望而更加绝望。(4)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经济问题,付不起继续治疗的经费而产生心理问题,担心人财两空,拒绝治疗。(5)患者本人求生愿望很强,要求治疗,但由于家境贫困,无钱治疗,感到无助。

      3.1.2 恐惧心理 在肿瘤门诊常遇到一些心理症状大于病理症状的患者。他们在确诊之前便因恐惧而拒绝化验,一拖再拖,延误确诊时间;确诊之后又万念俱灰;复诊后忧心忡忡,总怀疑癌症已经恶化扩散。这些都是恐惧心理。

      3.1.3 自卑心理 有些癌症患者在确诊后,便不愿接触社会,怕别人知道,深居简出。他们怕见同事、熟人,怕人询问,怕听人议论自己。

      3.1.4 盲从心理 不少癌症患者常常“病急乱投医”,在治疗中瞒着医生私自用药,无论是中药、西药或是进口药,只要听说能治癌,便要千方百计地搞到手。甚至有些患者盲目地跟着广告走,不断地换用新药,结果是花钱又受罪。往往会造成许多副作用,进而削弱了机体免疫力。

      3.1.5 绝望心理 许多患者的绝望情绪大都自恐惧心理发展而来。由于缺乏可以“治愈”的信心,加上不注重日常生活的起居规律,不少患者变得心情抑郁,有人甚至自抛自弃,不去就医,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3.2 行为干预

      3.2.1 心理疏导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癌症的自然病程,让患者清楚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许多中、晚期的癌症,目前的治疗手段和疗效亦在不断地突破和提高。随访时对其真实的病情适度保密,以免导致患者过于紧张和恐惧。多谈些有关患者生活起居、业余爱好等轻松的话题,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对以往的治疗效果加以肯定。

      鼓励癌症患者应多一份自信,主动参与集体和社会活动,增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介绍患者参加肿瘤俱乐部,彼此交流抗癌的经验体会,逐渐建立肿瘤患者的自信。

      指导患者用药应该遵照医嘱,克服盲从心理。在调养时,不要不适当地“忌口”;或只顾药治,不重视营养,致使机体营养缺乏,使病情加重。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念、保持乐观的情绪,按照要求去医院复诊。要相信日益先进的医疗手段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一定会帮助许多患者克服困难,战胜疾病。

      3.2.2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社区医生随访的时候要与家属沟通,提醒保持良好的情绪,对患者的一些失控行为给予理解,并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一些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同时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各项治疗。

      3.2.3 运动康复 杀伤性治疗告一段落后,患者体内的肿瘤病灶已基本控制或消灭,但治疗对患者的体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对患者的体质恢复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3.2.4 饮食康复 适当的营养是肿瘤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物质基础,良好、适当的营养状态对体能、免疫功能起支持作用。使患者易于接受手术、化疗、放疗,减少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笔者在社区对本街道的肿瘤患者进行常规的管理同时,对存在“不健康”心理的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干预,效果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上一篇: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下一篇:MAL基因在原发食管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