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耳穴埋籽治疗晚期胰腺癌所致的顽固性呃逆

    发表时间:2012-07-12  浏览次数:565次

      作者:隆晓江  作者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

      【摘要】 目的:耳穴埋籽治疗晚期胰腺癌所致的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取本院2006年07月-2009年06月通过CT、肿瘤放免诊断为晚期胰腺癌的26例住院患者。结果:26例住院患者疗效为:显效15例占57.7%,有效8例占30.8%,无效3例占11.5%,总有效率88.5%。结论:采用耳穴埋籽可达到持久的利膈镇逆,抑制膈肌兴奋的要求,且耳穴埋籽操作简单,费用低,疗效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等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胰腺癌;顽固性呃逆;耳穴埋籽

      晚期胰腺癌在手术、放化疗、调节免疫及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过程中,若直接侵犯膈肌或转移在膈肌邻近部位(如膈下转移、腹腔淋巴转移、肝转移、肺转移等),均会刺激膈肌兴奋而致呃逆;上腹部穿刺、引流等手术,因需插入导管,刺激了膈肌造成膈肌痉挛致呃逆。且晚期胰腺癌患者发生的呃逆多数为顽固性的,治疗困难,疗效差,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对26例因胰腺癌治疗过程中及肿瘤本身引起的顽固性呃逆采用中医耳穴埋籽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均为本院2006年07月-2009年06月住院患者,均通过CT、肿瘤放免诊断为晚期胰腺癌,住院期间出现症状后已采用过地西泮、哌甲酯、山莨菪碱等药物肌肉注射无效,Karnofsky评分30-80分。男性19例,女性7例。手术后4例,放疗后2例,化疗后8例,中医药保守及姑息治疗12例。

      2 治疗方法

      2.1 材料:选取籽粒圆润饱满、质硬光滑直径约1.0mm-1.5mm大小的王不留行籽,且放置于75%乙醇中浸泡2h以上。

      2.2 穴位:耳中(膈)、神门,双侧耳穴均可选择,一般情况下只选择一侧耳穴,如重症可选择双侧对称同穴。

      2.3 治疗方法:先用75%乙醇充分消毒整个耳廓,用镊子夹住王不留行籽放置于穴位处,然后用一块小胶布粘贴固定好。

      2.4 注意:耳及耳廓局部要严格消毒,王不留行籽一定要粘贴固定好,并嘱患者轻轻按压埋穴处;隔日更换一次,埋籽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以防局部感染。

      3 疗效标准

      显效:呃逆停止,未再复发;有效: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任何改善。

      4 治疗结果

      显效15例占57.7%,有效8例占30.8%,无效3例占11.5%,总有效率88.5%

      5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73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4月于2007年02月18日入院。患者2006年10月不明原因出现上腹部隐痛,无身目黄染,无呕血黑便,于上海长海医院查CT:胰腺颈、体部占位,肿瘤放免:CEA158.1ng/ml,CA199>1000U/L,诊断为胰腺癌。因患者高年,体质较差,未行手术及放化疗,家属为求中医药保守治疗而来院求诊。04月23日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先后予地西泮、哌甲酯肌注无效,改予王不留行籽贴敷于耳中(膈)、神门半小时后呃逆停止,未再复发。

      例2:患者××,男,56岁,因上腹部胀痛6月余,身目黄染5月于2009年06月02日入院。患者2008年11月底出现上腹部胀痛,于上海仁济医院查PET/CT提示胰腺钩突稍增大,FDG代谢增高,考虑原发恶性肿瘤。2009年01月患者出现身目黄染,恶心呕吐,于我院查CT:胰腺癌两肺转移,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内胆汁淤积,胆总管扩张,肝功能:TBIL543.0umol/L,DBIL353.0umol/L,ALT85u/L,AST114u/L,GGT1513u/L,经保肝退黄等治疗后未见改善。2009年02月18日在我院行“经皮胆汁引流加胆道支架置入术”,术后身目黄染一度减轻。06月17日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予哌甲酯肌注无效,改予王不留行籽贴敷于耳中(膈)、神门1小时后呃逆停止,未再复发。

      6 讨论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存活时间短的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病时多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晚期胰腺癌所致的呃逆,因肿瘤侵犯的病因无法清除,所以呃逆时间既长又顽固,频繁使用西药及一般治疗效果不明显且难以控制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呃逆患者彻夜难眠,并引起呕吐,更甚的导致消化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及时有效进行治疗。笔者通过耳穴埋籽治疗晚期胰腺癌所致的顽固性呃逆取得较满意疗效。

      祖国医学认为,呃逆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胃主受纳,以和降为顺,若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及久病重病,均可使胃气失降,上逆为呃。古人云“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耳廓是体表的一部分,躯体内脏有病,也可反映在耳廓上,这是因为耳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灵枢•经脉》篇云“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阳明之别……入耳,会于宗脉。”此为经脉循行线中,直接入耳中的部分,另有分布在耳廓周围的,如《灵枢•经脉》篇又曰“胃足阳明之脉……上耳前”。“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根据《灵枢》的记载,循行耳区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经的关系最为密切,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故《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而《素问•玉机真脏论》谓“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等,说明了耳与内脏之间的联系。所以通过耳穴埋籽,可以疏通经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是以取耳中(膈)利膈镇逆、和中解郁,神门镇静安神,解痉止呃而获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治疗顽固性呃逆必须给予持久的利膈镇逆,抑制膈肌兴奋。采用耳穴埋籽可达到持久的抑制膈肌兴奋的要求,且耳穴埋籽操作简单,费用低,疗效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等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江.耳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上一篇: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生因素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