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梗死前心绞痛的早期肝素治疗

    发表时间:2012-09-18  浏览次数:604次

      作者:柳忠恩  作者单位:辽宁葫芦岛,渤船重工职工医院

      【关键词】 心绞痛

      笔者通过对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肝素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为43~71岁,平均52岁。血流变学检查均提示高凝状态,无出血性病史,近期内无手术及外伤史,无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无高血压病,无严重的肝肾疾病。

      1.2 诊断标准 (1)静息状态下典型心绞痛频繁发作;(2)持续时间10~30min;(3)发作时伴可逆性心电图缺血性改变;(4)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3min之内不缓解;(5)心肌酶谱检查属正常范围。

      1.3 方法 心痛定20mg,tid,po;消心痛10mg,tid,po。肝素钠10000u加5%葡萄糖溶液500ml,即10u/(0.5ml?min),ivgtt,用7天,之后改为肝素钙75mg,q12h,皮下注射7天,再改为肝素钙75mg,qd,皮下注射7天,疗程共3周。治疗期间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将心痛定和消心痛逐渐减量或停药。上述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常规测凝血酶原时间,均维持在正常值的2倍,即25~30s;凝血时间在正常值的2倍,即20~30min(试管法)。16例中有1例在静点肝素钠的第7天出现鼻衄,给VitK 5mg,缓慢静推,局部填塞后止血,于皮下注射肝素钙过程中无出血发生。

      1.4 疗效判断标准 (1)症状疗效标准。治愈:1个疗程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时也不出现心绞痛,不用硝酸盐制剂;显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不超过两次,持续时间短暂,基本不用硝酸盐制剂可自行缓解;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次数及硝酸盐制剂用量较治疗前减少一半以上;无效:症状及硝酸盐制剂量无改变,或虽有所减少,但未达到有效程度。(2)心电图疗效标准。治愈:心电图恢复正常;显效:心绞痛不发作时心电图正常,偶有发作时心电图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下降及波振幅降低较治疗前恢复50%以上;无效:每次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2 结果

      1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3周后达治愈标准者8例(50%);达显效标准者5例(31%);达有效标准者3例(19%);以上患者随访6个月,无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不稳定状态,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猝死率均在其他类型心绞痛之上。本文通过临床治疗观察,证实早期的肝素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病理过程,如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微血栓及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痉挛,而这些因素又均与肝素密切相关。其机制为:(1)完整的血管内皮组织是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结构接触的屏障,有防止血栓形成的能力。肝素可结合并灭活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等多种活性物质,并抑制由组胺、前列腺素E所诱发的内皮细胞渗透性的增高,从而减轻血管内皮损伤。(2)肝素可抑制血小板在损伤动脉壁上的粘附。(3)肝素可通过与抗凝血酶的结合,形成肝素-抗凝血酶复合物,从而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微血栓的形成。(4)肝素激活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使之与关键性的凝血因子、凝血酶和活化的因子X发生缓慢的化学性结合,并使其灭活,从而抑制了凝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阶段,预防血栓的形成。(5)肝素在体内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导致血液纤溶活性增强,加速血栓的溶解。(6)血栓素A2(TXA2)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XA2水平异常升高,肝素可促进其代谢和排泄,从而缓解冠状动脉痉挛。

      通过以上的机制,肝素可减少和防止血栓的形成,促进血栓的溶解,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增强心肌的供血,防止或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

      综上所述,肝素可作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和发展的各个环节,早期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组16例患者应用肝素治疗3周后,效果满意,半年内无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亦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早期应用肝素治疗,可大大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合并症-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高血压病患者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