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肿瘤52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19  浏览次数:668次

      作者:郝杰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1医院消化内科,上海

      【摘要】 目的:观察血小板输注在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2例放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次数、是否合并感染及对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结果:血液肿瘤组有效率为84.3%,实体瘤组为85.0%(P>0.05);血小板输注≤4次者有效率为94.1%,输注5~8次者为71.4%,输注>8次者为50.0%(P<0.05);感染组有效率为73.9%,非感染组为93.1%(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次数及感染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有影响,血小板输注在放化疗后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组中疗效无差异。

      【关键词】 [HTK〗血小板输注 恶性肿瘤 放疗 化学治疗

      Curative effec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malignant tumor  HAO Jie,LI Lin,LU Jiao,SHI Yunxing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Medicine,the No.411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hanghai 20008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the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malignant tumor by using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Methods:We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upon both the transfusion frequency and the infection in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Results:A total of 52 patients in our study were evaluated for the platelet transfusion.The rates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y and tumor were 84.3% and 85.0%,respectively,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group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the same to the group with infection.Conclusion:Both the transfusion frequency and the infec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platelet transfusion.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ups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y and tumor.

      Key words:platelet transfusion; malignant tumor;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血小板输注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是有效的,可降低因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死亡率。临床上有些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出血症状无改善,临床上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PTR)[1]。我们1999~2007年对52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放化疗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52例,年龄19~87岁,平均50.46岁,其中血液肿瘤组32例:白血病17例,淋巴瘤15例;实体瘤组20例:乳腺癌5例,肺癌8例,胃癌3例,结肠癌4例。其中合并感染23例。

      1.2 病例选择

      在接受1至多个疗程的化疗以及化疗+放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小板<2×109/L,临床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月经增多、消化道出血等)。

      1.3 输注方法

      所有患者均输注机采血小板悬液(保存期0~1天),输注次数为1~15次;按输注次序分为≤4次,5~8次,>8次3组观察。机采血小板每袋约200mL,血小板计数≥2.5×1011/L,输注前均作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常规静注地塞米松5~10mg,单采血小板在30min内输注完毕。

      1.4 疗效评估

      疗效分为:(1)显效:血小板计数上升,临床出血停止或明显减轻;(2)有效:血小板计数无上升,但临床出血症状有明显好转;(3)无效:血小板计数无上升,临床出血症状亦无好转。输注前、输注后1、24h分别采集静脉血作外周血小板计数。测量身高、体重,计算校正血小板数增值(CCI),即输血后的血小板增加修正值。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计算公式 [2]:

      CCI=输注后血小板增加值×体表面积(m2)/输入的血小板总数

      若CCI 1h<7.5×109/L,24h<4.5×109/L,则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对实验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输注次数对输注疗效的影响情况

      见表1。表1 三组输注次数情况比较(略)

      2.2 感染对输注效果的影响

      见表2。表2 感染组与无感染组输注效果比较(略)

      结果表明,血液肿瘤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4.3%,实体瘤组8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输注次数对输注效果影响明显,输注≤4次,输注有效率94.1%,输注5~8次,有效率为71.4%,输注>8次,有效率为5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明显,感染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3.9%,无感染组为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由于严重的骨髓抑制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可导致颅内出血及内脏出血死亡,输注血小板对降低致命性出血能起到明显作用[3]。机采血小板纯度高,红细胞、白细胞少,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本文结果显示,输注血小板在治疗放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骨髓抑制所致的出血是有效的。输注次数增多及合并感染均使血小板输注效果降低。血小板输注效果与血小板的质量、免疫因素、发热感染、脾肿大、DIC、骨髓移植以及某些抗生素的应用不当均可使血小板输注效果不明显[1]。在免疫因素方面,如反复输血引起同种免疫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使再输入体内的血小板迅速破坏,表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处理目前有多种方法。如患者存在发热、感染、脾肿大或DIC等非免疫因素引发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可通过治疗原发病,增加血小板的输入量和输注次数来提高输注效果。如果反复输血和(或)血小板引起的同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则以预防为主,可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血小板悬液中污染的白细胞,输血前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4,5],经紫外线或γ射线照射灭活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来减少同种免疫,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封闭抗体,减少因免疫因素所致血小板无效输注。另外,尽可能减少和避免患者接触同种异体血型抗原的机会是减少发生输血免疫反应的措施之一[6]。总之,为了预防和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应严格掌握输注血小板指征,控制输注血小板次数,积极提倡用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为患者选择适合的血小板供体,才能达到有效的血小板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涂传清,黄绵清,徐波.血小板成分输血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57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2,19(6):6162

      [2]孙国栋,王小平,段现民.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措施[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21(4):282283

      [3]黄原,王歧山.白血病32例次血小板悬液输注治疗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1995,10(24):596597

      [4]韩增红,田丁,路继莲,等.单采血小板输注减少同种免疫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1996,9(3):117122

      [5]Moroff G, Garratty G,Heal JM,et al.Selection of platelets for refractory patients by HLA matching and prospective crossmatching[J].Transfusion,1992,32(7):633640

      [6]Kekom?ki S,Volin L,Koistinen P,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the use of platelet transfusions matched for both human leucocyte antigens (HLA) and 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s (HPA) in alloimmunized patients with leukaemia[J].Eur J Haematol,1998,60(2):112118

    ↑上一篇:胃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与HP感染关系
    ↓下一篇:大分割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