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误诊为前列腺肿瘤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11-11  浏览次数:585次

    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误诊为前列腺肿瘤1例报告作者:宋海龙 董威威    作者单位:130062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院外科    【关键词】  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

    患者,男,49岁,因尿频、排尿不适3个月,进行性排便困难半个月入院。      该患缘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排尿不适,自述每日排尿10余次,每次尿量不多,并伴有排尿时不适感,但无尿痛及肉眼血尿,当时未予重视。半个月前出现排大便困难,表现便条细,不成形,偶有便秘,但无血便,黑便,自行应用口服缓泻剂无效。排便困难进行性加重,于2005年12月9日入我院。      既往史:否认传染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外伤史。系统回顾无特殊发现。      入院体检:一般状态良好,神志清醒,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心率80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全腹无触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叩诊未及移动性浊音。四肢脊柱无畸形,活动无受限。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直肠指诊:直肠前壁,前列腺区可触及巨大肿物下缘,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触痛,活动度较小。      辅助检查:PSA1.74ng/ml。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盆腔CT:前列腺区9.2cm×9.6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膀胱后壁受压向前移位与肿块界线不清。      治疗经过:临床诊断为前列腺肉瘤。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发现肿瘤与膀胱和直肠连为一体,并存在假包膜,行包膜下肿物切除术。术后常规抗炎,支持治疗,病人恢复良好,按时出院。术后病理回报;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GIST);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S100(-)。      讨论      目前认为GIST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干细胞(ICC),它不属于神经细胞却与神经功能密切相关,以西班牙解剖学家Santiago Ramony Cajal的名字而命名。该细胞呈网状结构分布于胃肠道的肌层之间,是胃肠道慢波活动(基本电节律)的起搏点,类似于心脏窦房结区的起搏细胞,调节内脏的运动,参与胃肠道的运动性疾病(如巨结肠病变和胃肠道动力障碍)和胃肠道肿瘤的发病机制。该细胞是胃肠道中惟一表达c-KIT和CD34的细胞,而胃肠道间质瘤也同时表达上述表型。      一般来说,CD117是GIST的特征性标记物,比CD34更具特异性,如果将二者联合检测,并联系病理形态学即可确诊GIST。另外,Ki67是一种增殖的细胞核标记物,常常在迅速分裂的肿瘤细胞中有明显增高,Ki67染色可作为GIST诊断的IHC标记物之一,并且可以确立基础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监控。      GIST是发生在胃肠道黏膜下的一种罕见肿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病理形态上主要由梭状细胞构成,有时伴有上皮细胞或单独由上皮细胞组成,与平滑肌肿瘤相似,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由于组织上的相似性和解剖上的密切关系以及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直肠部位的GIST易误诊为前列腺肉瘤。对于前列腺部位的肿瘤,PSA不高,术前应常规穿刺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分析(CD117强阳性可以作为GIST的标志性特征),这是明确诊断前列腺肉瘤和GIST惟一可靠手段。      GIST有较好的假包膜,如果能完整切除,仅切除肿瘤和部分直肠壁即可,能获得较好疗效。鉴于GIST术后复发率较高(40%~90%),且胃肠间质瘤对放化疗不敏感,近年应用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格列卫)已证实能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上一篇:妇科肿瘤腔内后装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下一篇: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