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卵巢畸胎瘤的CT诊断

    发表时间:2014-01-20  浏览次数:653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08年1月~2013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卵巢畸胎瘤16例,年龄18~51岁,平均32岁。有临床症状者11例,分别有下腹痛、腹胀,月经不规则等;无临床症状者5例,大多数以盆腔包块就诊。

    1.2方法:采用东软飞利浦NeuViz Dual螺旋 CT机,盆腔8.4 mm层厚连续扫描,病变巨大或疑恶性变时扩大扫描范围。窗宽300~400 HU,窗位30~40 HU。

     

    2结果

    肿块位于右侧卵巢7例,左侧9例,16例病灶大小为41 mm×23 mm×40 mm~162 mm×282 mm×230 mm,平均最大径93 mm。病变呈圆形,椭圆形12例,其内见有分隔1例,不规则形2例,其中1例为恶性畸胎瘤。13例良性畸胎瘤边缘境界清晰,2例CT显示边界欠清晰,但手术时发现境界光整,1例恶性畸胎瘤边缘境界部分或大部分不清晰,与周围组织粘连或侵犯邻近组织。15例良性畸胎瘤中均见低密度脂质成分,CT值-120~-80 HU。其中脂质成分小于瘤体50%者6例,大于瘤体50%者9个,恶性畸胎瘤1个中见肿瘤内密度不均匀,见于不规则斑片状脂质低密度。13例良性囊性畸胎瘤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壁结节,其中10例壁结节突向囊内,3例壁结节位于囊壁,部分突向囊外,壁结节低于肌肉组织密度,平均CT值18HU,2例未见壁结节,1例恶性畸胎瘤未见明显壁结节存在,13例显示瘤壁钙化或骨化,成点状者7例,斑块状3例,环状2例,牙齿影1例。良性囊性畸胎瘤钙化骨化发生于壁结节处或囊壁上,本组中7例位于壁结节处,4例位于囊壁上,恶性畸胎瘤钙化见于瘤体内有脂质低密度边缘,本组2例表现为较多散在分布的片状及块状钙化。

     

    3讨论

    卵巢畸胎瘤为女性卵巢常见肿瘤之一,占卵巢肿瘤的10%~20%[1]。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育龄期妇女占80%~90%[4],平均发病年龄34岁,其中未成熟性发病年龄20岁。多为单侧,也有报道左侧较多,双侧同时发病少见。本组平均发病年龄32岁,右侧7例,左侧9例,与文献报道接近。文献报道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占97%,实性畸胎瘤罕见,未成熟性畸胎瘤占1%~3%。本组16例中13例为囊性成熟性崎胎瘤,3例为未成熟性畸胎瘤。临床症状以盆腔包块为主,少数病例有腹胀、腹痛及压迫症状,或因卵巢肿瘤扭转产生急腹症症状。

    本病为卵巢发生生殖细胞源肿瘤,组织结构复杂,可由2~3胚层多种组织构成,按其组织的成熟程度分为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其中成熟者又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种,囊性成熟性者大体上呈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5],包膜完整,外表光滑。多为单囊,囊内含有毛发及皮脂样物,镜下囊壁衬以皮肤、毛发及皮肤附件。囊壁上可见突向腔内的壁结节,表现由毛发及牙齿,切面见骨、软骨和脂肪成分,镜下为3个胚层的多种组织。实性成熟者罕见,为实性肿块,切面上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和出血坏死灶,镜下见所有胚层组织成分,以内胚层源上皮成分为主,此型介于良性囊性畸胎瘤和恶性未成熟性畸胎瘤之间。未成熟性畸胎瘤由未分化成熟的组织构成,可以由胚胎性组织构成,常为恶性,生长快,浸润生长,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及血道、淋巴道转移,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肺等器官。

    CT为本病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本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决定性作用[2],CT表现绝大多数病例具有特征性,少数无特征性,值得重视。成熟性畸胎瘤,呈囊性,大多数直径为4~15 cm,少数1~2 cm或巨大。93%~96%[3]的肿瘤内见脂肪密度组织,为特征性CT表现,本组93.7%的肿瘤有此表现,高于文献报道。根据肿瘤内脂肪组织的含量,液体为主型1例,液脂型2例,壁结节型12例,脂肪瘤型1例。壁结节是另一种相对特异性征象,见于48%~80%的病例[2],本组病例出现率81%,与文献报道相符。结节常为单个,直径1.0~4.5 cm,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与囊壁锐角相交,液性或软组织密度,常无强化,60%结节中见脂肪,45%见钙化或牙齿,65%的病例可见毛发[2],因此,常需调整窗宽和窗位才能观察到。钙化和牙齿是常见重要征象,本组81%,与文献报道一致,以单个点、片、线和结节状多见,其余在囊壁上。

    图1右侧卵巢巨大畸胎瘤,其内见脂肪及斑片状钙化

    图2左侧卵巢良性畸胎瘤,内见脂肪、牙齿及突向囊内壁结节

    图3左侧卵巢囊性畸胎瘤,壁光滑,内见脂-液平面

    图4右侧卵巢良性囊性畸胎瘤,呈类圆形,囊壁见点、条状钙化,囊内见有脂肪

    未成熟性畸胎瘤多表现以实质性为主的较大肿块,其生长较快,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或结节状突起,肿瘤内含有散在不规则片状钙化及数量不等的脂肪,后者提示诊断[1]。本组16例中3例为未成熟性,占11%。年龄分别22岁、26岁、43岁;2例囊实性,表现为不规则形态的实性、液性、脂肪及钙化成分,相互混杂,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中度强化;另1例表现为实性为主,液性较少,未见脂肪及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病例由于缺乏典型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经验,未提示良、恶性诊断。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腹膜后畸胎瘤、盆脂肪增多症、脂肪瘤和脂肪内瘤等鉴别。腹膜后畸胎瘤CT表现与本病相同,但其位于腹膜后或盆壁间隙处;盆脂肪增多症多见于老年患者,病变包绕直肠周围;脂肪瘤罕见;脂肪肉瘤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实性及未成熟畸胎瘸应与其他卵巢肿痛鉴别,其中常见卵巢癌,癌肿呈分叶状,多有分隔,内部囊变或坏死明显可伴有腹水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等可资鉴别。

     

    4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

    [2]李松年.中华影像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7.

    [3]祁吉.放射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40.

    [4]郭晓山,焦俊.腹部影像诊断学图谱[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8 :136.

    [5]钱仲余,周祖德,周云,等.多排螺旋CT对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诊断[J].吉林医学,2010,31(2):2126.

    [收稿日期:2013-03-12编校:赵英/徐强]

    ↑上一篇:超声检查在腮腺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下一篇: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