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恶性骨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659次

      恶性骨肿瘤为一种高危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肿瘤患者的 2%,由于该病危险性较大,也难以治疗,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生存压力。对此,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1月50例恶性骨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11月50例恶性骨肿瘤住院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58~77岁,平均(68.9±2.9)岁。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病程、肿瘤类型、身高、体重、教育背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B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A组)采取心理干预护理服务,具体措施:①宣传教育,大多数患者因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或治疗措施,而对疾病产生恐惧的情绪。为此,护士应当尽职尽责地向患者宣传该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大致了解该病,让他们对接受医院治疗有信心[1]。②全方位的心理干预护理,护士要与患者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这样患者才能够将其心理问题展现在护士面前。此后患者应当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切合事宜的心理辅导,如视线转移法、谈心、听音乐等,让患者放松心情,克服眼前的心理困难,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2]。心理状况,心理情绪采用自评量表(SAS),其中正常(<35分),轻度(35~49分),中度(50~69分),重度(>70分)。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护士的精心照料下,均取得比较不错的护理成效。在护理之后的SAS评分比较上,观察组为(30.6±3.8)分,对照组为(51.7±6.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88%,对照组为56%,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恶性骨肿瘤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群体,由于长期卧床治疗,行动不便,并且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等因素,使得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承受着较为沉重的心理压力。由于心理情绪不稳定,往往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本文结果显示,在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护理之后,在护理之后的SAS评分比较上,心理干预护理组为(30.6±3.8)分,常规护理组为(51.7±6.6)分,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3-4]。这就说明心理干预护理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在护理满意度上,心理干预护理组为88%,远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6%,这进一步说明,该护理方式已经得到大多数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对恶性骨肿瘤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参考文献

    [1] 黄 琳,胡 琳,周晓君,等.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2(1):253.

    [2] 甘雪梅,王 萍,代 丽,等.青少年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浅析[J].激光杂志,2009,18(5):263.

    [3] 张丽东,马惠丽,张连波,等.循证护理在骨肿瘤截肢中的应用92 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8(20):163.

    [4] 袁爱玲,黄丽虹.下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2009,30(1):183.

    ↑上一篇: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