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甘氨双唑钠对头颈部实体肿瘤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2-11  浏览次数:714次

    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影响肿瘤放疗疗效的原因之一是实体肿瘤内含有10%~50%的乏氧细胞,对低LET射线有明显的抗拒性,从而降低放疗的疗效。目前不影响正常组织细胞而选择性增强实体肿瘤组织内乏氧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的一类药物是放射增敏剂,它可以提高肿瘤放疗的近期疗效,从而提高局控率和治愈率。  

    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希美纳)是目前正式在临床上应用的高效低毒的乏氧细胞增敏剂。基础研究证明,甘氨双唑钠对实体瘤的乏氧细胞有较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对正常组织无明显影响[1]。该试验选择15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试验,对甘氨双唑钠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不良反应进行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8月,158例在本院有病理诊断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放疗增敏剂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2例,男52例,女30例,年龄25~72岁,平均48.6岁。病例类型:鳞癌75例,腺癌10例。对照组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28~68岁,平均45.9岁,病例类型:鳞癌59例,腺癌14例。

    1.2 患者入组条件:有病理学诊断;为放射治疗适应证;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基本正常;一般情PS评分≥2分;无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无其他抗肿瘤伴随治疗。

    1.3用药方法:注射用甘氨双唑钠粉剂(希美纳)250mg/瓶。试验组在放疗之前给予希美纳800mg/m2,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用药后1h内放疗,每周3次(周一、三、五),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约6~7周。对照组行单纯放射治疗。

    1.4 照射方法:用德国西门子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定位、美国飞利浦Pn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完成治疗计划设计,PTV在CTV基础上外扩0.75px,90%等剂量曲线归一,处方剂量180~200cGy/次,每周5次,总剂量60~70Gy/(6~7)周。采用瑞典医科达医用直线加速器8MV-X线完成治疗。

    1.5 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①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后,经影像学测量病灶,依据WHO关于实体瘤主观疗效的评定标准(CR、PR、SD、PD),总有效率为(CR+PR)÷病例数×100%。②每周检查血常规,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结束后各检查1次肝、肾功能。毒性评价采用WHO推荐的分级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71.0%;CR率分别为68.2%、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安全性评价: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所有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观察到明显的改变。两组治疗后的皮肤、口腔黏膜、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据美国专家统计表明,头颈部癌男性年发生率为14.39/10万,女性为10.65/10万。头颈部实体肿瘤包括鼻咽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肿瘤都存在一定的放射抗拒性,这是影响放疗疗效的原因之一[2]。因此,如何增加肿瘤内乏氧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成为提高放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希美纳)为一种新型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种增加实体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的一线新药,其作用机制:将放射线对肿瘤乏氧细胞DNA的损伤固定,抑制其DNA损伤的修复,从而提高肿瘤乏氧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本研究中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的CR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注射用甘氨双唑钠有较好的放射增敏效果。对其增敏作用的有效率(CR+PR的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疗效判断可知,对头颈部实体肿瘤,注射用甘氨双唑钠的放疗增敏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了CR的百分率。两组不良反应主要由放射治疗引起,表现为皮肤、黏膜、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加用希美纳后,未发现肝、肾功能改变,未发现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本研究证实,推荐临床使用的用法和用量是安全的,在观察期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其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在放疗过程中应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希美纳)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一种新的有效模式,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郑秀龙.甘氨双唑钠研究[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13.

    [2] 王晓萍,云 松,张新良.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的II期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杂志,2003,8(1):28.

     

    ↑上一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探讨
    ↓下一篇: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临床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