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532例临床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21  浏览次数:698次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已婚中年妇女,近年来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年轻化,且发生率逐渐上升,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早期治疗对宫颈癌预防、降低宫颈癌发生率起重要作用[1-4]。我院以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癌,研究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情况,为宫颈癌预防与治疗提供支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3年2月经我院妇科门诊及体检的患者共计5 366例,对所有患者以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癌,其中532例呈阳性。年龄20~68岁,其中20~30岁 1 260例,31~40岁2 368例,41~50岁976例,51~60岁554例, 60岁以上208例。

    1.2 检查方法:首先以扫帚样取样器对检查者进行常规取样,取样后立即将样本冲洗进装有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保存液的专用瓶子中,以ThinPrep2000检测仪进行样品检测处理,最终获得一张直径约2 cm、纸薄而均匀的细胞学涂片。本研究中,以患者具有非典型鳞状细胞性质确诊为阳性。

    1.3 细胞学诊断[5]:以TBS诊断标准为细胞学进行描述性诊断,并对其进行分级报告。正常细胞学涂片:包括良性细胞学及正常细胞学改变,如微生物感染、修复性改变、宫颈炎性反应、宫颈节育器改变等。异常细胞学涂片:不典型临床细胞性质(ASCUS)、非典型柱状细胞(AGCUS);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细胞改变、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中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原位癌、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3);鳞状细胞癌。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5 36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532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91%。其中, 31~40岁组中检出334例,检出率为14.10%,20~30岁检出116 例,检出率为9.21%,41~50岁检出率为5.25%,51~60岁检出率为4.33%,60岁以上检出率为3.37%,31~40岁年龄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各组检查结果比较发现,宫颈癌发生呈年轻化趋势,多发生于 40岁以下。

    3 讨论

    经我院体检及妇科门诊检查的5 366例妇女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532例,检出率为9.91%,其中AGCUS或 ASCUS占7.32%,这说明异常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诊断为上皮恶性病变,细胞在此阶段的改变存在转良的可能,提示有宫颈癌前病变的征兆,因此,必须对此部分患者加以重视,并对其进行治疗,以降低宫颈癌发生率。从筛查结果来看, 31~40岁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阶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0岁以下检出率为9.21%,这说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必须对此年龄段妇女强化检查,并做好妇女的性行为、疾病预防、个人卫生等指导工作,以提升年轻妇女对宫颈癌的认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宫颈癌发生率,提升妇女生活质量。

    总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对女性患者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做好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查工作,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宫颈癌发生率与死亡率,维护女性身心健康。

    4 参考文献

    [1] 岑坚敏,钱德英,黄志宏,等.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19(4):215.

    [2] 吴令英,李 楠,章文华,等.醋酸涂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癌症,2012,22(10):1096.

    [3] 王惠卿,陈雅飞,杨伟英.液基细胞薄层涂片与宫颈涂片对早期子宫颈癌筛查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J].安徽医药,2011,10(2):127.

    [4] 刘继红,黄 欣,李孟达.子宫颈癌患者年轻化趋势的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12(9):81.

    [5] 徐廷香,李西启,赵秀娥,等.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9(5):54.

    ↑上一篇: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肝脏肿瘤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