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38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745次

    心房颤动386例临床分析作者:任明君    作者单位:723200陕西省城固县医院    【摘要】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AF)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与临床类型,探讨分析AF的治疗和转归。方法:对2003~2008年因AF住院3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AF位居首位(33.91%),其次以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肺心病、预激、孤立性、甲亢、心肌病依次递减。病因治疗及控制心室率对改善心功能、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是房颤的主要原因,关注AF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心病 高血压 风心病  资料和方法    2003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我院住院AF患者386例,其中男208例,女178例;年龄20~86岁,平均60.8±14.5岁。对反复住院患者以最近一次住院资料为准。    方法:386例AF患者均由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符合房颤诊断标准[1]。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等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2]。AF的分类遵照“三P”分类法,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    结果    AF患者的年龄构成及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上升,AF发生率随之升高,冠心病引起的AF占居病因学的首位,达33.91%。而以前认为风心病导致AF占首位,随着风心病的减少而下降。其次是肺心病、预激、孤立性AF以及甲亢引起AF。    AF分类及构成:386例AF中,阵发性AF 68例(17.6%),持续性AF 108例(27.97%),永久性AF 210例(54.40%)。    房颤对心脑功能的影响:386例AF患者中321例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当发生快速房颤时263例(82.0%)心衰加重,心功能由病情稳定时的Ⅰ~Ⅱ级变化为Ⅲ~Ⅳ级。19例(6.0%)发生心源性脑卒中,致肢体功能障碍。    治疗及转归:房颤的治疗及转归与病因及分型关系密切。对于冠心病、高血压引起的持续性AF或永久性AF,首先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强心利尿的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胺碘硐或维拉帕米纠止快速房颤,结果28例(21.7%)转为窦性心律,101例(78.30%)未转复窦性,但通过控制心室率在60~70次/分,患者心功能好转。12例风心病瓣膜损害AF因瓣膜损害严重,心功能Ⅳ级,且受条件限制未做瓣膜置换,但通过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适当给予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38例肺心病AF患者通过改善缺氧、降低肺功脉压及适当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对于预激、功能性、孤立性、阵发性AF,心房不大或轻度增大,心功能较好者,主张射频消融治疗。    讨论    AF的病因谱在不同的年龄段可见明显差别,40岁前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预激综合征为主,40岁以后以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为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降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率上升,由此,AF病因学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次调查发现老年患者AF发生率高,应给予关注,这对改善心功能、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中阵发性AF占17.6%,持续性AF占27.97%,永久性AF占54.40%。    病因与治疗关系密切,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AF主张射频消融治疗。而对于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持续性AF或永久性AF,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药物尽可能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如维持窦性心律失败,则以控制心室率为主[3]。关于AF的抗血栓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对于减少脑卒中是非常必要的。【参考文献】   1 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9-370.    2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298.    3 胡大一,杨新春.顽固性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5(5):259.

    ↑上一篇: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
    ↓下一篇:急性左心衰竭622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