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695次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临床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皮肤疾病,该疾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大面积弥漫性暗红或是潮红,且大量出现麸皮样鳞屑,以及眼结膜和鼻咽部发红出血,并伴有较为严重的头痛、发热等症状。笔者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男13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46.5±11.3)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确诊为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主要发病原因:1例为脓包型银屑病诱发,3例为寻常型银屑病诱发,10例为外用药物刺激诱发,6例为皮质类固醇药物擅自减药或停药诱发。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以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接受抗生素感染控制治疗。对于白蛋白增强的患者,需加强其水电解质平衡纠正治疗,并依据患者的皮损发生情况适量外用药膏进行皮损部位涂抹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超过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在60%~89%;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在25%~59%之间;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不足25%。

    2 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7.5±5.3)d,8例治愈,约占40%,6例显效,约占30%,4例有效,约占20%,2例无效,约占10%,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且无一例患者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症状。

    3 讨论

    3.1 饮食护理:因为急性期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体内蛋白质流失严重,创口渗液量较大,皮损严重,且进食较为困难,发生严重的口腔黏膜溃疡症状,因而易发生营养不良问题,影响皮损的愈合速度,因此,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增加进食量,患者饮食以豆浆、水果、鲜奶等富有营养的清淡食物为主。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可行脂肪乳、氨基酸等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口腔黏膜创口完全愈合后,可改为普通饮食、半流食或是流食。

    3.2 心理护理:红皮病型银屑病具有无法根治、易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以及发病迅速等特征,因而易导致患者发生恐惧、焦虑和烦躁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掌握基本的疾病知识,从而消除思想顾虑,树立信心。

    3.3 一般护理: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损面积较大,因而需要应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而会导致其发生抵抗力降低。所以,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强化无菌操作理念,加强病房通风消毒,患者尽量单人单间,病房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对于止血带、体温计、听诊器和血压仪等设备应做到专人专用,经常更换床单,保持其平整清洁,定时更换衣服和被子[1]。

    3.4 特殊护理:①特殊部位的护理。对于会阴、腹股沟、腋下、肘窝等皮肤皱褶部位,需保持干燥清洁,如有需要可利用滑石粉进行保护。使用0.5%的金霉素眼高涂抹干燥的口唇和眼睑部位。对于并发结膜炎的患者,使用卡那霉素或氯霉素滴眼液。对于并发口腔糜烂的患者,口使用30 g/L的硼酸溶液漱口,口含 3~5 min/次,3次/d。②皮损部位护理。急性期红皮病患者皮肤会发生弥漫性渗出、肿胀、潮红等症状,此时应加强创面护理,避免出现继发性感染。通常使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是30 g/L 的硼酸溶液对创面进行冲洗,在将湿润烧伤膏涂抹于患处,以提高创面的愈合速度。若患者渗出量较大,可使用烤灯对创面进行照射,以保证创面的清洁干燥。③发热护理。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因而护理人员应对其病情进行密切监测,强化重点部位的护理。一方面加强患者血压、呼吸、脉搏和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现病情变化,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若患者发生发热症状,则应考虑继发感染的可能,需准确判断患者的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降温处理措施。若患者体温过低,则应考虑皮肤血流量增加导致散热过快的可能,需加强保暖措施[2]。

    3.5 出院指导: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不合理应用药物,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院前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向其说明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嘱患者避免乱用刺激性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避免擅自停药或减量,进而造成患者再次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发生病情反复,需及时到院就诊[3]。

    4 参考文献

    [1] 赵自立.老年重症红皮病型银屑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8):20.

    [2] 梁五爱,彭淑仪.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1,11(5):77.

     [3] 伍露娜,孙希风.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39.

    ↑上一篇:循证护理在高龄胆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糖尿病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影响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