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652次

      临床常见的严重伤情是颅脑损伤,护理和治疗工作都要耐心、严谨。机体各器官能力发生生理性退变的老年患者,其护理和治疗工作比青壮年患者更困难,以为他们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并基础性疾病也较多。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而言效果卓越,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48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颅脑CT检查确诊。男 25例,女23例;年龄65~80岁,平均(71.22±6.45)岁;体重 53~74 kg,平均(63.56±4.12)kg。致伤原因包括高空坠落伤 5例,跌倒伤18例,车祸伤22例,打击伤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 0.5~6 h,平均(3.05±1.32)h。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3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2例;入院时深昏迷1例,浅昏迷5例,嗜睡10例,意识清醒3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7例,糖尿病4例,前列腺增生 8例,合并高血压21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5例。

     1.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均相同,只有护理干预时间不同。入院当天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病情稳定3周后对照两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都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严格监测其生命体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根据病情予以吸氧给无手术指征者,根据医嘱用脱水剂留置导尿管,每1~2小时巡视1次,为了化解患者及家属心中的忧虑,可以告知本院脑外科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做好沟通,使家属在出现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时可以及时与责任护士及床位医生联系,留下素质高又年轻的家属陪伴患者,做好日常生活照料和必要的看护工作,让家属有一定的心里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做好翻身和卧位,交代清楚特殊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常用药物的作用。观察患者是否合并有耳漏、耳鼻出血、脑脊液鼻漏或颅中窝损伤。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病情轻重是通过意识体现的,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瞳孔的变化。协助指导家属1~2 h为患者翻身1次。

    2.2 后常见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有高血压病史者止血困难,因此多形成术后再发血肿,因为其伴有发脑水肿严重而行去骨瓣减压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则是术后再发血肿。12例术后再发血肿中再次行血肿清除的有9例,其中2例进行 3次手术。因此,直接关系患者的病残和生命的是发现的早晚与处理是否准确及时。术后1~2 d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经系统功能和神志的变化。

    2.3 尿路感染: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大多不能自行排尿并且意识模糊,需要长期留置尿管,尤其是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下降,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功能下降,正常生理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尿管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每天用碘伏消毒会阴部2次,每2周更换导尿管,尿管留置3 d后每天冲洗膀胱2 次,定期复查尿培养及尿常规,加强导尿管护理。为了避免尿路感染的可能,条件允许的话要尽早拔出导尿管,根据尿液培养复查尿常规发现白细胞消失并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1]。 2.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两组入院及出院时Bather指数评分及疗效的比较。

    4 小结

    尽早使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自理是全社会关注的课题,提高其生活质量,早日重返社会回到家庭,已成为家庭和患者的迫切要求,因其致残率较高,给家属和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痛苦。实践证明,颅脑损伤后是否致残,恢复的快慢,与护理和早期功能训练密切相关,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元再生,实现中枢神经功能组合和功能代偿。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为颅脑损伤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对其功能康复具有明显的协同疗效。

     5 参考文献

    [1] 董建华.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33(1):109

    ↑上一篇:间歇充气压缩泵辅助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淋巴水肿的护理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