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责任制式带教管理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600次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接受规范的护理专业化培训。护士培训是保证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对新护士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规范化培训,关系到临床护理的质量与安全[1],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我院护理部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不断探索培训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新入职护士45名为对照组,女42名,男3名,年龄22~25岁;2012年新入职护士48人为试验组,女46名,男2名,年龄23~26岁。两组护士均为全日制本科毕业,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培训策略与内容:我院将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周期定为1年(即12个月)。培训前进行摸底考试,培训周期结束再次考核。护理部于年初制定培训目标,制定明细的考核评价标准。培训内容以《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技术操作手册》为参考。

    1.2.2培训与考核方式

    1.2.2.1对照组: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考核、选拔出培训师,由培训师负责对新入职护士于每月初集中进行培训。理论培训以多媒体授课形式进行;操作培训采用先观看操作视频,再由培训师负责讲解关键点和注意事项的形式进行。同时,培训结束将课件、视频以及文字版的操作流程挂在医院内网平台,供护士学习掌握。每月末由培训师针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理论考试集中闭卷答题,操作考核根据不同项目,采取临床考核或示教室模拟考核的形式进行。培训周期(12个月)结束,再进行一次理论综合考试和操作技能抽考。成绩优秀者奖励,不合格者受罚并补考。

    1.2.2.2试验组:在对照组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病区教学组长责任制式一对一带教培训与督导。即每月初的集中培训,要求病区教学组长一起参加,培训后负责新护士日常工作中学习、训练的指导与督促。月末护理部考核前,先由教学组长对新护士进行科内考核,达标后再参加护理部的考核。实行每月奖罚共担,并将新护士考核成绩纳入对教学组长的年绩效考核中。

    1.2.3效果评价方法

    1.2.3.1考核成绩评价:≥95分为优秀,85~94分为良好,80~84分为合格,<80分为不合格。

    1.2.3.2发放患者对新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两组均于培训周期结束后,由护理部安排专人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对新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问卷内容包含服务态度、生活照顾、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术操作、问题解决六个方面。

    1.3统计学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患者对新护士工作满意度:两组各发放调查问卷100张,回收100张。对照组满意75份,满意率75%;试验组满意86份,满意率86%。

    2.2两组护士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2.3两组护士培训后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新护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从事专业早期给予新护士有计划、规范化的培训,有利于其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3-4]。表1显示,通过对新护士进行为期12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得到提高。证明新护士通过培训,提高了专业理论技能水平。

    3.2责任制式培训管理模式培训效果更好:试验组护士经过培训,其理论和操作成绩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患者对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分析原因,一方面,责任制式培训管理模式能使新护士增加学习信心和动力。专业理论过硬、技术操作娴熟的教学组长可最大限度地激发新护士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渴求,对职业前途充满信心[5]。另一方面,责任制式培训管理模式给了教学组长更大的压力、责任心和动力,与新护士的荣辱与共,激发了教学组长的潜能。另外,责任制式培训管理模式增进了新护士与教学组长的感情。总之,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医院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和护理继续教育、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做好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促进护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提高护理水平是护理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6]。我院护理部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此项工作,并初见成效。

    4 参考文献

    [1]李小卫,王志稳,李淑迦,等.我国新毕业护士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487.

    [2]温晓平.新上岗护理人员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78.

    [3]杨凤涛,尤小丽,董玉红.规范化培训在N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82.

    [4]李平,王晓霞,范艳华.新护士培训的实践改革与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83.

    [5]崔秀珍,孟杰,张秀杰,等.一对一强化培训加快新护士胜任护士职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9):81.

    [6]段香平.规范化培训模式在我院新护士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B):178.

    ↑上一篇:妇产科的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的影响
    ↓下一篇: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服务质量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