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方式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592次

      肺结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乙类传染病,该病患者大多数伴有活动能力下降及明显的不适症状,如果不能对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迁延不愈,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在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次研究对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84例患有肺结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 19例;年龄17~64岁,平均(35.2±0.6)岁;患病时间1~12 d,平均(4.7±0.5)d。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35.4±0.7)岁;患病时间1~11 d,平均(4.9±0.4)d。两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肺结核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全面的疾病健康教育。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③科学的饮食护理。④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和睡眠。⑤对高热和咯血等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⑥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⑦ 出院前进行全面的出院指导[2]。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肺结核疾病控制效果、肺结核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咯血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肺部功能和相关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有效:咯血等症状表现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功能和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大幅度改善。无效:咯血等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肺部功能和相关指标仍然存在明显异常[3]。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结核疾病控制效果: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有12例患者的肺结核病情达到治愈效果,有17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3例患者治疗无效,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69.1%;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后有16例患者的肺结核病情达到治愈效果,有22例患者治疗有效,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为90.5%。两组患者肺结核病情控制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 肺结核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对照组患者经(9.72±1.39)d治疗后肺结核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3.46±2.14)d;治疗组患者经(6.47±1.12)d治疗后肺结核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共计住院接受治疗(9.07±2.01)d。两组患者肺结核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满意度:有39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6%;有31例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3.8%。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以肺部的结核结节、干酪坏死以及形成空洞为主要病理特点,常有面色潮热、倦怠无力、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咳嗽、咯血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疾病教育等有效手段使患者对药物作用有所了解,保证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按疗程和剂量有规律的用药。此外,该类患者大多体质较弱,且疾病本身有传染性,患者与人群交流较少,思想压力较大,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对心理疏导给予特别的重视,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肺结核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结核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肺结核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梁淑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 7(6):109.

    [2]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5.

    [3] 吴荣芹,徐志华,王泽兴.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2(4):378.

    [收稿日期:2013-06-09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优质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下一篇: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