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女患者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613次

    导尿及留置尿管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留置尿管引起的感染,国内研究认为占医院感染的第二位,是最常见的泌尿系感染,约占医院内感染的40%,其发生率为2%~5%。约有90% 的患者有尿路器械检查史,其中25%~80%的患者感染由导尿引起[1]。所以对当今临床导尿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妇科病房内术前导尿的患者108例,年龄17~62岁,平均33.5岁。患者导尿前无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对患者导尿及拔管时感受采取问卷调查(选项为不舒适、轻度疼痛、剧烈疼痛),患者均为轻度不舒适,未感觉疼痛,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拔管后有2例小便不宜排出,通过听流水声、热敷等措施小便均自解,无一例复插尿管。1例拔管后发生尿频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通过指导患者多饮水,口服三金片2 d后好转。

    2 护理

    2.1 气囊导尿管的选择: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尿道情况及病情选择正规厂家、质量保证、合适型号的气囊导尿管,未成年女性可以选择14号导尿管;成年女性选择16号导尿管;对于年老体弱的女性,由于会阴部肌肉弹性较差,尿道括约肌松弛,导尿时应选择型号较大,管径较粗的导尿管,即可以防止漏尿,又能保证引流通畅;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也应选择小型号的导尿管,把患者的不适降到最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

    2.2 插管方法

    2.2.1 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导尿是一种无创操作,避免患者紧张导致肌肉收缩,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尿管插入时深呼吸可放松盆地肌肉以减轻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2.2.2 插入角度:插入尿管时,持尿管的右手略上抬,约与尿道口水平面成15°角轻柔插入尿道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2.2.3 尿管插入深度:由于气囊导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5~6 cm,应见尿后再将尿管插入6 cm以上,这样才不会损伤患者的尿道,所以成年女性的插管深度为10~12 cm,如果气囊导尿管上厂家可以标明刻度,这样会更更精确的把握尿管插入的深度。

    2.2.4 气囊内注水量:常规下,女性注入15~20 ml。注入量过少易引起尿道口溢尿或尿管脱出,注入时推注速度宜慢,有阻力或患者疼痛时立即停止注入,并抽吸已注入的盐水。重新调整尿管深度后再注入。小剂量注入固定,可避免气囊回缩不良,固采用小剂量注入固定较好,女性为12~15 ml。

    2.3 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

    2.3.1 妥善固定导尿管:尿管与尿袋之间保持一定松紧度,避免过度牵拉,可用防过敏胶带把尿袋按∝型固定于大腿内侧,可避免患者下床活动时尿管和尿袋自身重量的牵拉损伤尿道造成患者的痛苦。

    2.3.2 会阴清洁:给予会阴擦洗2次/d,会阴有切口者,避免选用含醋酸或酒精的刺激性消毒液,可选用碘伏。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即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3]。每天饮水尽量不少于1 500 ml,平均尿量50 ml/h左右。避免膀胱冲洗,以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以减少感染,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最好放置三腔导尿管或单项冲洗式导尿管。

    2.3.3 尿袋的更换:一般引流袋每3天更换1次,抗反流集尿袋每周更换1次,避免过频繁的更换尿袋如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较长,可每隔3天用注射器将球囊中的水或气完全抽出,再将其充盈,以分离内外两层早期粘连[4]。

    2.4 膀胱功能的锻炼

    2.4.1 定时夹闭尿管:留置尿管持续引流尿液,膀胱呈空虚状态,易引起膀胱张力消失,影响排尿功能[5]。故留置尿管期间,根据病情应定期夹闭尿管,定时开放,开始时可按需开放,逐渐延长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夹闭,以免造成肾积水。开放夹管后让患者有5~10 min自解小便的时间,使患者参与解小便的器官能行使功能[6]。

    2.4.2 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从留置尿管第2天起,即可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有两种:①嘱患者试做排尿排便动作,先慢慢收紧,在缓缓放松, 10 s/次,连续10遍,每天数次,以不疲劳为宜[7]。②指导患者做下腹部的鼓腹和收紧动作。盆底肌锻炼应一直坚持至尿管拔除。

    2.5 拔管

    2.5.1 拔管时间的选择:临床上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选择在膀胱充盈时,因此时膀胱壁张力增大,刺激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排尿冲动,借以引起排尿反射[8]。但膀胱过度充盈时,弹性降低,逼尿肌的收缩功能下降影响排尿,故应在膀胱中度充盈时拔管。

    2.5.2 拔管方法: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时气囊顺应性变差,弹性回缩力下降,抽空气囊内的盐水后,囊壁外周凹凸不平,有皱褶,直接拔管粗糙面容易损伤尿道黏膜,使患者感到灼痛不适,拔管时,在完全抽空的气囊内再注入0.5 ml生理盐水,使气囊略隆起,外周皱壁消失,尿管气囊直径与尿道的直径基本相符,可减轻患者拔管的不适。

    3 小结

    留置尿管是临床的一项常见操作,也是一种侵袭性操作,不仅可造成尿道损伤,也为细菌的逆行感染打开了门户。通过以上方法的改进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了保留导尿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0.

    [2] 李月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23.

    [3] 杨 梅.留置导尿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41.

    [4] 刘 付,玉 蓉.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护理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9,30(24):3147.

    [5] 姚霄安,胡 跃,刘迎春,等.留置导尿管拔出前注入开塞露预防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598.

    [6] 浦海芹.预防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7):840.

    [7] 殷 磊,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2.

    [8] 钟晓蓉.拔除留置尿管的时机对排尿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7.

    [收稿日期:2013-11-05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一篇: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院前应急急救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