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681次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多发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肌缺血或者畸形坏死导致[1] 。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十分有必要。选择2011年 3月~2013年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符合WHO制定的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同时通过冠脉造影与血清心肌酶谱检查确诊。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8~79岁,平均(57.3±10.1)岁。梗死部位后壁18例,下壁15例,前臂13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疾病患者19例。观察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 51~80岁,平均(56.9±10.8)岁。梗死部位后壁15例,下壁 17例,前臂14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疾病患者 21例;两组患者一定程度地表现出意识模糊、言语障碍以及心率失常等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症支持、病情观察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全面整体的护理治疗,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患者发病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胸闷、疼痛以及濒死的状况,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的不良心理情绪,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度提高、心跳加快、血压增加、进而引起心律失常、恶化疾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将疾病的具体情况、治疗措施、预后向患者解释,讲述我院该病成功治疗病例,态度真诚、言语平和,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从而使得患者配合治疗。

    1.2.2 用药护理:嚼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静脉推注肝素5 000 IU,符合溶栓标准的,予尿激酶150万IU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睡前顿服,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2.3 饮食护理:治疗阶段患者遵循低脂、低盐、流质饮食原则,适当增加对纤维素、维生素的摄取,不宜过饱、少量多餐从而降低心脏的负荷。禁烟酒,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防止便秘。

    1.2.4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让患者了解该病与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肥胖之间的关系,合理用药;出院后强调遵医用药的重要性,需继续治疗,定期复查,活动量逐步增加。注意饮食调节,生活需劳逸结合,有规律,禁烟酒,保持情绪舒畅,定期电话随访,复诊。

    1.3 指标观察:主要观察患者的抑郁、焦虑改善,住院时间以及再发心肌梗死率,并且做好对比分析工作。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缓解,然而观察组在抑郁、焦虑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再发心肌梗死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抑郁与焦虑情况改善、住院时间以及再发心肌梗死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在于心理护理护理改善了患者的存在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护理治疗;用药护理改善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缺血组织血管的新生,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科学有效饮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预后;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能够利于患者在出院后掌握科学的生活习惯,遵循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利于进一步的预后和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综上所述,通过全面整体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生,利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4 参考文献

    [1] 曾庆兰.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221.

    [收稿日期:2013-06-17 编校:郑英善]

    ↑上一篇: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
    ↓下一篇:老年高血压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