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716次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致死和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上多采用联合药物治疗,其中相关研究表明奥扎格雷钠已经广泛运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1],效果显著,为了探讨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死致残率,本文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54~79岁之间,平均为(62.7±1.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 h~8 d,平均为(20.5±2.8)h;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男39例,女21例,年龄在53~80岁之间,平均为(62.9±2.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 h~10 d,平均为(27.5±5.1)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①所有患者据经过CT和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在24~48 h内;②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昏迷、休克等;③排除脑出血和出血性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奥扎格雷钠80 mg加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连续2周,口服阿司匹林,1次/d。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在降压、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等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

    1.4观察项目:①治疗效果:显效:病残程度0级;有效:病残程度1~3级;无效:病残程度4~7级。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共15个项目[2]。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总有效率

    [例(%)]观察组604214456(93.3)对照组6020251545(75.0)注:两组间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为(71.5±9.8)分,治疗后为(87.0±8.1)分;对照组治疗前为(71.9±8.9)分,治疗后为(80.5±7.4)分;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变化,且观察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3],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本研究中通过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其中奥扎格雷钠是一种血栓烷合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阻碍前列腺素H2生成血栓烷A2,从而促使PGH2转向内皮细胞以合成PGI2,平衡血栓烷A2与前列腺素PGI2[4];此外奥扎格雷钠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扩张血管,从而对血栓起到溶解作用,并能够改善局部缺血的状况,从而逐渐恢复脑功能[5]。阿司匹林具有镇痛、解热、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多方面的药理作用[6],药效发挥迅速且稳定,通过口服阿司匹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和复发率,这与唐煜明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它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总之,通过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刘志辉,刘美萍,奕景煌,等.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血栓性卒中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2,24(5):48.

    [2]高丽丽,唐咏春,刘前.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3(3):336.

    [3]钱秀琴.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7(7):79.

    [4]朱佩华,杨菊华.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影响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3(5):622.

    [5]黄焕章,陈瑞陶,唐开雄,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8(3):133.

    [6]李嘉清.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35例临床疗效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28):6117.

    [7]唐煜明,顾海军.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7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8):1620.

    [收稿日期:2013-01-21编校:李晓飞]

    ↑上一篇:探讨生活行为干预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下一篇:妊娠高血压疾病管理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