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8-27 浏览次数:955次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将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6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47例,年龄40~72岁,平均58.4岁。均为突然起病,伴有头疼、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麻木、偏瘫、口齿不清、失语、大小便失禁等。高血压脑出血79例,脑动脉硬化26例,颅内血管畸形11例。经颅脑CT证实:基底节出血61例,破入脑室36例,脑干出血19例。入院时昏迷58例,嗜睡31例,神志清楚27例。23例无肢体及语言障碍,93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语言障碍及大小便失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绝对卧床休息,采取止血、脱水、降颅压等处理,并进行各项术前准备。66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32例行侧脑室引流术,18例保守治疗。急性期的护理: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恢复期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增加营养,保持大便通畅;指导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的训练。
2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每隔15~30分钟观察1次,待患者病情平稳后,2h观察1次,并认真作好记录。若患者意识加深或躁动不安,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两慢一高)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脑疝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必要时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
2.2保持呼吸道通畅: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氧气吸入,氧流量1~2L/min,吸氧可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②昏迷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③深昏迷或舌后坠明显者应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④昏迷患者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且各种分泌物和呕吐物被误入呼吸道,导致气道受阻,为此类患者应尽快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
2.3绝对卧床休息: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床头抬高通常维持在15°~30°,这对脑静脉回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4一般护理:①口腔护理:清醒患者应协助漱口,意识不清和昏迷患者无法进食长期留置胃管应给予口腔护理,2次/d。有义齿者应取下清洗,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或润唇膏,张口呼吸者用NaCl溶液纱布遮盖口鼻。②眼睛护理:昏迷患者眼睑闭合不全者应给予0.5%红霉素眼药膏保护;无需观察瞳孔时,用凡士林油纱遮盖上眼睑。③排泄的护理:对意识清楚者,告知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在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按摩腹部,可使用缓泻剂诱导排便,告知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止二次出血。对意识不清和昏迷患者,若小便失禁应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留置尿管,观察记录尿液的颜色,定时放尿;若大便失禁,臀部垫一次性尿垫,并及时更换。④静脉输液的管理静脉输液的选择应以上肢较易固定的较大静脉为主,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易发生血栓和炎性反应[1]。对于长期静脉输液者应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一般不在瘫痪肢体静脉穿刺和输液。
2.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2.5.1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①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时间持续30min,通风时需要采取合理措施保暖;室内温度22~24℃,湿度50% ~60%;每天进行空气消毒1次。②痰液黏稠者应及时给予气管内滴药或雾化吸入,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帮助排痰。③气管切开术后护理非常关键[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吸痰前需要先把双手清洗干净,两次吸痰应间隔3~5min,吸痰时动作不宜粗暴。④遵医嘱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⑤谢绝陪人探视,避免人群流动造成交叉感染,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2.5.2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护理:①密切观察消化道出血先兆,护士及时巡视病房,收集患者主诉,观察意识清楚者有无腹痛;昏迷患者可通过留置胃管每天早上抽取胃液查看有无出血;观察有无呛咳、呛逆、呕吐出咖啡色物;观察有无黑便,及黑便的次数、量、性质。②若患者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四肢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浅快,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保暖、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新鲜血。③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出的血误入气管,嘱勿剧烈咳嗽,血性痰应轻轻咳出,及时漱口。④急性出血应禁食1~2d,待出血停止后,开始以温热流质饮食为主,过热食物使胃黏膜的血管扩张,加重出血。不要食太酸、太甜、太咸食物,少量多餐。2.5.3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和护理:①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干燥,做好会阴护理。②对于长期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通畅,尿袋低于耻骨联合,对相关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有异常时及时对症处理。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③对大便失禁者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清洗臀部和肛门。2.5.4压疮的预防和护理:预防压疮尤为重要:①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洗全身。②每2小时翻身1次,建立翻身卡,翻身时将患者身体抬离床面,避免推、拖、拉等动作。③按摩受压部位,按摩骶尾部、足跟、耳郭等,若局部有发红,应缩短翻身间隔时间,用50%的乙醇按摩受压部位。④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加强肛周护理,避免使用掉瓷的便器。⑤增加全身营养的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正氮平衡。
2.6心理护理:①首先要重视患者的情感需求,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②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需要;③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舒适、通风、安静的住院环境,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当的活动; ④告知患者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分紧张烦躁不安。
2.7功能锻炼2.7.1肢体功能锻炼:①首先,向患者家属讲解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出院后坚持训练。②活动前应先进行按摩,按摩时应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到快,反复按摩,按摩痉挛性肢体手法要轻,每次按摩15~30min,2次/d。③肢体的被动活动,要按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做被动运动,一般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近端关节后远端关节,幅度从小到大,2~3次/d。④先进行床上训练,床上活动四肢,伸手屈肘,反复屈伸膝关节及髋关节,2次/d,每次15~30min。⑤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绝对卧床3~4周后,可进行坐位训练,若患者能独立做起并持续30min以上,就可以进行站立训练和步行训练,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⑥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指导患者用健肢代替患肢的方法。2.7.2语言功能锻炼:言语训练应及早进行,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一般先发唇齿音和舌前音,如b、p、m、f、d、t、l等,帮助患者协调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的运动[3]。鼓励患者大胆与周围的人交谈,还可用听觉刺激训练,通过声音的反复刺激,诱导发音。
2.8饮食护理:①面瘫的患者应取坐位,将少量食物由健侧口角放入,利于吞咽。②吞咽困难者,应以流质、伴流质为主,防止呛咳,喂食速度宜慢,避免交谈。若有呛咳,停止进食,头偏向一侧。③意识障碍继续留置胃管者,每次注入前应回抽胃液,确定胃管在胃内,每次注入量不超过200ml,注入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以37~39℃为宜,每次注食后注入少量温开水,保持胃管通畅。3结果对116例脑出血患者治疗2~6个月后,35例治愈;50例恢复良好,生活部分自理;23例意识障碍减轻;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出现并发症14例,其中消化道出血5例,肺部感染7例,压疮2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好转。本组患者通过护理人员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和全面精心的护理,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116例脑出血患者治疗2~6个月后,良好率为73.2%,并发症发生率为12.1%。4讨论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及时有效的护理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恢复的程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真诚、耐心细致及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脑出血患者获得良好康复的关键,护士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使患者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疾病,密切配合康复训练。把握脑出血患者肢体语言功能训练的最佳时机,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
5参考文献
[1]夏淑兰.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3):38.
[2]余荣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29.
[3]田惠.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护理杂,2007,4(12):4.
[收稿日期:2014-03-12编校:朱林]